8月22日上午,记者在成都召开的华能昭觉特口甲谷(伊达)高原风电场启动验收委员会上获悉,昭觉特口甲谷(伊达)高原风电场第二批22台(1#—22#机组)风力发电机组通过了省上验收,标志着我省首座高原风电场第二批正式投产发电。
华能昭觉风电场位于昭觉县南部山区,距昭觉县城约30公里,整个风电场区域占地约120平方公里。根据风电场的资源条件和“华能昭觉风电场”规划,华能昭觉风电场采取一次规划、分批次分期滚动开发实施的原则。整个风电场200兆瓦的规划容量,将分四期进行建设,第一期容量49.5兆瓦,项目动态总投资约为54460.14万元,拟安装33台1500千瓦的风力发电机组,装机容量为49.5兆瓦,风电场内新建220千伏升压站1座。
据悉,今年7月10日,昭觉县特口甲谷高原风电场升压站受电及首批风机(23#—33#机组)通过了省上验收,并于7月16日启动试运行投产发电成功成功,截至目前已安全运行37天888小时。昭觉特口甲谷风电场(一期)49.5兆瓦项目于2012年12月20日开工建设,于2014年7月16日投产发电。昭觉特口甲谷风电场区别于河谷风电场,山地高原风电场要面对极端的天气变化,如雷暴、凌冻、昼夜温差大等情况。
华能昭觉特口甲谷风电场一期建成后,环境效益明显,场址区规划总面积为27平方千米,海拔高度为3000~3500米,项目总装机容量为49.5兆瓦,投资约5.4亿元,由33台单机容量为1500千瓦的风电机组组成,总投资收益率为5.28%,每年可为电网提供电量近1亿千瓦时。与目前的燃煤火电厂相比,按消耗标准煤300g/kwh计,每年可为国家节约标准煤2.69万吨;按消耗纯净水3.1l/kwh计,每年可节水27.84万吨。
据悉,华能昭觉特口甲谷(伊达)高原风电场第二批22台风力发电组已与电网经营单位签订了购(售)电合同、并网调度协议,已办理完毕新设备投运申请。会议同意各专业组(土建、机务、电气专业组)检查验收意见,认为华能昭觉特口甲谷(伊达)高原风电场第二批22台风力发电组启动试运行相关的土建构筑物已按设计完成,机务、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及相关实验已完成,已具备启动试运行条件。
验收委员会同意华能昭觉特口甲谷(伊达)高原风电场第二批22台风力发电组启动试运行,并委托省电力公司调度控制中心和试运行指挥部按批准的风电场启动投产方案和《华能昭觉特口甲谷高原风电场启动试运行方案》以及《风电场启动验收规程》的相关规定,进行第二批22台风力发电组启动试运行。试运行结束后,及时将风电场240小时试运行的有关情况报验收委员会。
“山地高原风电场的建设远比河谷地区的风电场要难得多。”区别于河谷风电,“道路交通是一个问题。”华能昭觉特口甲谷(伊达)高原风电场机组启动验收组主任委员、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副总工程师朱白桦说,除了道路交通外,山地高原风电场选址海拔高度达到3000米以上,一般的风力发电设备就不能“适应”高原上的各种极端气候,风力发电机组设备必须是高原型风电机组。
“昭觉特口甲谷风电场与平原风电场存在气象性差别。”华能四川风电项目筹备处主任田玲解释说,因为山地高原风电场海拔高,昼夜温差大,辐射强,凌冻天气也是高原地区的一个气候特点,再加上风电场处于一个经常发生强雷暴天气的区域,因此设备要求比平原风电场的要高得多,“要注意避雷、防凌冻、防辐射等,各方面的要求,导致风电机组的配置高,成本加高,但同时要满足电机防护要求。”
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华能昭觉风电场项目建成后,不但能有效缓解未来经济发展与电力需求之间的矛盾,而且对改善凉山州的电源结构和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