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千瓦机组整机风洞试验
这是我国风电机组首次进入风洞试验。此后该样机安装在福建平潭岛风电场,进行运行测试,其结果也达到了攻关任务书的要求。
实际上,北方单位研制的3 千瓦样机也装在平潭岛风电场,其机型为失速型,但由于启动等方面出现了问题,仅将中国直升机所的科研成果列为推广生产项目。
“按边防哨所、海岛和邮电局话务中转站需求生产20 余台,其中在珠海桂山岛安装3 台。桂山岛设有东南亚各国与中国话务中转站,由于当时无法连接内陆电网,只能使用风能和太阳能。”孙如林回忆。
读到3 千瓦机组研制项目的收获,孙如林认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培养了一批人才,其次是积累了运维经验。但该机组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气动部分虽获得了一致的好评,但电控系统却屡屡出现原件老化现象,经常需要更换零部件。
“当时我就深有体会,我们之所以走不下去,主要是电控系统、电子元件不过关,经常坏。
直升机是进口的,可以不计成本,风电机组上的是民品,只能买国产的,但当时国产元件确实不太过关。”孙如林总结到。
理论联系实际
在完成3 千瓦机组的科研工作后,我国引进了比利时生产的200 千瓦风电机组。此次合作项目的内容包括比利时为我国培养风电相关专业的研究生。于是,孙如林受国家科委委派,于1985 年底赴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学习风电机组设计,成为我国最早被公派出国搞风电机组设计的访问学者。
布鲁塞尔自由大学(Vrije UniversiteitBrussel 简称VUB)是一所设有理工科、地质、考古、天文、国际法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孙如林在流体动力学系学习,他的教授查尔斯• 赫思(CH·HIRSCH),是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在流体动力学(CFD)计算方面赫赫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