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能源局审定并发布了“大型风电场并网设计技术规范”等风电产业发展急需的18项重要标准,并于今年11月1日起实施。与此同时,电监会主要针对“低电压穿越”的全国风电安全检查也在8月启动。
近年来,我国风电产业发展迅猛,无论从装机容量、发展规模还是风机制造能力上看,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风电大国。然而,在经历“狂飙”的同时,产能过剩、并网困难、弃风现象等“隐疾”也逐渐显现,引来中国风电产业亟待转型的呼声。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新的风电标准体系将终结风电发展“大跃进”,推动风电产业实现从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的转变过程,最终完成中国由风电大国向风电强国的嬗变。
18项新标准为风电产业“对症下药”
8月初,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大型风电场并网设计技术规范”等18项重要标准,涉及大型风电场并网、海上风电建设、风电机组状态监测、风电场电能质量、风电关键设备制造要求等风电产业发展急需的技术标准。这些标准将于今年11月1日实施。业界普遍认为,此次风电行业国家标准密集出台,目标直指中国风电产业发展瓶颈。
“中国风电产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 , 一 直 存 在 质 量 和 速 度 两 大 瓶颈。”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从质量上看,中国在风电设备制造、安装、维护、检测等整个产业链相关的技术标准体系中,要么存在空白,要么采用的是欧洲标准,在面对中国特殊的风电状况时频频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加上一些风电企业片面追求低成本,导致风电项目因质量不达标造成事故屡屡出现。
从速度上看,地方政府利用5万千瓦以下项目的招标权大量上马风电项目,导致风电发电量超过电网接纳规模,“弃风”现象普遍存在。在蒙西,电网“弃风”现象尤为严重,特别是在冬季供暖期,这一现象更加明显。
除“弃风”外,另一个更加尴尬的现象则是今年以来国内风电机组脱网事故的频频发生。今年2月份,甘肃中电酒泉风电公司16个风电场598台风电机组脱网,成为近年来国内风电领域影响最大的一起事故。
这一系列风电机组脱网事件被业内人士讽为“掉链子”,在“掉链子”的背后是国内风电场并网标准缺失以及技术滞后之痛。据统计,目前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42.3G W,成为最大的风电国家。由于风电装机过快增长及并网技术未解决,造成风机闲置严重,2010年新增的1893万千瓦风电装机中,仅有1400万千瓦并网。
“这次发布的风电技术标准,主要解决的是‘无’的问题,比如原有的200多项技术标准中,涉及海上风电的只有24项,因此首先要做的是填补空白。”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司长李冶说。
事实上,就整个产业而言,我国的风电装机制造水平也亟须提升。2010年1月24日,宁夏天净神州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的一台东汽风机倒塌。此后,华能通辽宝龙山风场的东汽风机、辽宁凌河风电场的华锐风机、大唐的山西左云风场的风机先后出现倒塌。
“18项新标准对风电场发电质量的要求会转嫁给风机设备企业,这就对风机设备企业的产品质量提出了较高要求。国内风机制造商将由此前的价格战术转为技术比拼,这也将为风 电 场 接 入 电 网 提 供 技 术 解 决 方案。”采访中,一些风机制造商坦言。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认为,在18项新标准中,“大型风电场并网设计技术规范”的核心是要求风电场并网风机必须具备低电压穿越技术,如果这一规范得以实施,将会极大地降低风电机组脱网事故的发生。
准入门槛提高企业面临大浪淘沙
新标中,关于“风电设备制造行业的准入标准”规定:新的风电机组生产企业必须具备生产单机容量2.5兆瓦及以上、年产量100万千瓦以上所必需的生产条件和全部生产配套设施即每年至少要生产400台2 .5兆瓦风机,且还应具备5年以上大型机电行业的从业经历。在设立新生产企业时,在项目投资中企业的自有资金比例不得低于30%。
这就意味着,新生企业不仅面临着技术、产量、行业资格的压力,还将面临资金信贷方面的约束,这对于在建的那些技术落后、规模较小的风电企业恐难逃中途夭折的命运。
事实上,“大型风电场并网设计技术规范”的出台也在风电业界引起轩然大波,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新标准在低电压穿越上对风电机组和风电场提出了明确要求。
何谓低电压穿越?这就好比在电网这条高速公路上,行驶中的风电遇到公路流量大幅波动路障时,不是选择迅速靠边停车,引起交通混乱,而是依靠过硬的驾驶技术驶过路障,以保障公路流量正常。
据记者了解,甘肃酒泉风电基地的风电设备招标是2008年完成的,当时国内关于低电压穿越的技术要求还没有明确。直到2009年“低电压穿越”被作为一个企业标准提出,但是这一标准对当时的风机制造企业并没有约束力,绝大多数风机在出厂后都没有该项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