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业内专业人士介绍,国内钒电池业界的乐观预期是3到5年实现大型钒储能电池产业化。有电网专家指出电网领域大规模应用的储能电池,储能的建设成本应该在250美元/千瓦时以下,这个目标可能需要10年才能达到。而500美元/千瓦时将是能够进行产业化的门槛,目前还只有日本NGK能够进入这个区间。现在全球钒储能电池的建设成本介入500-1000美元/千瓦时之间。
另外,钒电池的产业化发展还需政策方面理顺供求关系。
目前制约钒电池发展的障碍主要是买单关系,也就是为钒电池付费的到底是发电企业还是电网。一旦相关政策出台,理顺这个买单关系,钒电池就将在未来2-3年里迎来爆发式增长。
钒资源产业扩大化
在日本,用于电站调峰和风力储能的钒电池发展迅速,大功率的钒电池储能系统已投入使用,并全力推进其商业化进程。而在国内,尽管钒电池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政策层面与产业界以及学术界都有共识,认为钒电池非常适合在中国发展。因为从储量来看,中国钒矿占全球钒矿的比例为35%,产量占全球的48%,都居全球第一位。所以,即便技术、成本、政策等障碍到目前为止仍未解决,但国内少数企业已经开始谋求钒资源转化利益最大化之路。
目前,由香港中策资本集团投资的国内最大钒电池产业基地已落户江苏泰州。中策资本集团在徐州、南阳等地建立了钒电池原材料生产基地,并在国内最大的风力发电基地甘肃玉门建立了风、光、电储一体化的国家级示范基地。由于看好钒电池的前景,中策集团利用钒矿储备和资本上的优势,与日本Jenna、韩国Polyenergy、德国Avantis等企业进行股权合作,成立了洋泰能源有限公司,由中策集团控股,正式进军钒电池领域。
“我们钒电池项目在江苏泰州的总投资额为2.98亿美元。依据规划,该项目占地1800亩,一期工程将在明年投产,届时可形成25亿元的销售额,2013年全部投产后,有望形成100亿元的产业规模,届时中策资本集团旗下的洋泰能源(泰州)有限公司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钒电池生产商。所生产的钒电池将从泰州集成后走向全球。”中策资本集团董事长黄友权信心满满。
“中策资本从矿业向下游延伸进行产业升级转型的思路是正确的。”全国工商联储能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俞振华认为,“但固体钒电池的技术太新了,它跨越了电化学,材料等领域的诸多新概念,实现产业化需要相当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