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未平一波又起。9月,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事件,引发至今尚未平息的中日两国领土争端。
钓鱼岛事件何时将会平息,目前仍是个未知数,但受中国“市场权力”的影响,这一争端引发的日本经济损失不小。
首当其冲,日系产品在中国境内出现滞销。日本本田汽车11月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在中国市场的新车销量比上年同期锐减53.5%至24115辆,降幅大于9月的40.5%。丰田汽车10月在中国的新车销量约为4.56万辆,比上年同期减少44.1%,继9月之后第二个月减幅超过四成。除此之外,日本航空业、旅游业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搁置争议”或许是当下中日两国对于解决此问题的最好办法。
可期盼的前景
人民币的东亚云团还在不断壮大中。
10月中旬,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2年前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发生2.05万亿元,同比增长33.1%,已接近去年全年水平。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发生1766亿元人民币,超过去年全年水平,中国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保持着旺盛的增长势头。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陈雨露,曾将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划分为周边化、区域化和国际化三个阶段。目前,人民币已经开始从周边化向区域化发展。
与此同时,东亚的区域合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9月27日,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最后一轮务实谈判在首尔召开。它意味着,11月份,三国有可能开启FTA正式谈判的启动。
如果中日韩自贸区成立,它将成为占全球GDP总量24%的经济合作区。而东亚自由贸易区建成之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拥有占世界总人口约一半的人口,国民生产总值占全球年生产总值的1/3。
可以预见,人民币的区域化将随着东亚区域合作步伐的加快而加快,但其过程一定不是一帆风顺的。
早在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之后,日本曾积极推动东亚采用日元为主的“篮子货币”制度,促进日元首先在亚洲实现“国际化”。
1999年,日本看到了人民币云团这种基于市场的影响力,将使日元无法实现其在东亚的区域化,遂在2001年春,提出人民币低估论,要求人民币升值。而当时国际上并没有响应。
2003年,日本前财务官、现任亚行行长黑田东彦在英国《金融时报》撰稿呼吁人民币升值。之后,日本在七国财长会议上建议美欧讨论人民币问题,结成对人民币包围圈。
紧接着2005年7月人民币汇改,步入升值期。2005 年7月至 2012 年 9 月末,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 21.39%,实际有效汇率升值 28.76%。
国际政治压力传导给人民币的影响虽然已经显现,但是由于日本多年来经济增长乏力,又加之“311”地震对经济的影响,日元的国际化战略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成功。
2008年以来,全球经济先后经历了次贷危机和美欧债务危机的冲击,全球贸易量持续萎缩。根据IMF预测,2012年,全球贸易量的增幅将从2011年的5.8%进一步收窄至4%。
而2012年前9个月,中国进出口总额却保持了6.2%的增速,远远高于全球贸易量的平均值。中国市场形成的人民币云团仍维持着强大的影响力。
人民币低估论仍然不绝于耳,美国对于人民币汇率的指责声日渐高涨。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米特•罗姆尼在竞选演说中甚至说,他将在上任第一天就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
“人民币这种基于市场形成的影响力是‘客观存在,而去不掉的’”,刘军红对记者表示。如果未来10年,中国仍然以每年7%的增速发展,可以预见人民币的区域化将有更加实质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