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将进一步具体与落实,取消户籍制度和改革土地制度的呼声很高。有媒体报道,由发改委牵头,包括国土资源部、住建部等在内的十多个部委共同参与编制的城镇化发展总体纲要《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年)》已经编制完成,有望于全国两会前后发布。与之前城镇化“摊大饼”方式不同,将推进更有质量的城镇化。
中国楼市在春节期间成交走旺,但欲购房者对于政府相关政策层面仍有观望,业界寄希望于全国“两会”听到官方定调。今年有关楼市调控的话题仍将是“两会”上的热门。
“两会”前关于房产税试点扩大、二套房门槛提高等政策让市场紧绷着神经。调控了多年的中国房产市场依然是一块顽疾,如何解决商品房价格居高不下问题、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问题以及保障房、中低商品房的土地供应问题和保障房的开发、投放、购买、退出问题等等都值得关注。
新消费增长点:民生倾斜和收入倍增
在扩内需上,工作重点是民生改善和消费增长点的培育。医疗体制改革、收入分配改革及收入倍增计划都致力于培育新消费能力与意愿。
民生改善方面,教育和就业优先,新增幼儿园等教育基础设施,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继续提高社会保障的水平和覆盖面,提高大病医疗报销比例,推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农村医院建立基本药物制度。
培育新消费增长点方面。比如网络消费正在崛起,扶持政策也有望跟进;中西部地区都将合理引导城乡住房消费,保持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作为促消费的重点。满足首套和改善型需求。中西部地区并不是面临房价上升压力,而是需求需要进一步回升的要求。再比如,休闲旅游有望成为重要的消费增长点;并且在旅游收入增速上有望提出较快的发展目标。
从投资主题角度看,大病医保试点推广,县立医院改革将带来投资机会。此外,“我国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过渡过程中,政策对于农业的扶持力度一直较大。”华银精治投资总监张广欣更看重两会的农业政策,认为农业目前还并没有实现完全的市场化,以种业为代表的板块子行业在政策不断扶持的背景下将有很好的表现。
公用事业品价改:水、油、运先行
今年的通胀压力主要来自公用事业品价格改革,水、电、运输、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将加快推进,业内预计公用事业产品价格会陆续上调,其中,水、石油和运输价格或走在前面。
2月初,内航外线收费标准上调67%,最近几天传言已久的铁路货运提价终于正式敲定,平均每吨公里上调1分5。此外,虽然本周市场上传闻的成品油调价消息最终以落空收场,但调价的条件均已满足,成品油调价只是时间问题。
不过,资源性产品、水电气油暖煤等公用事业产品如何定价,近几年争议较大。一方面是专家呼吁应该尽快涨价,推动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另一边是普通百姓特别是低收入阶层惧怕涨价。所以涨价时机最重要,涨价一定要在经济复苏初期,通胀压力最温和时期,今年的经济环境就比较适合。
美丽中国:空气质量、水安全或为中心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