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成绩,对调整能源结构、应对气候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水电装机稳居世界第一,2012年底达到2.5亿千瓦,年发电量约8300亿千瓦时,占全年总发电量的17%;风电并网装机容量2012年底超过6000万千瓦,年发电量突破1000亿千瓦时,成为我国第三大电源;光伏制造产业也毫不示弱,年产量超过2000万千瓦,占全球产量的60%以上,太阳能发电的国内应用2012年新增约400万千瓦,到今年底总装机容量达到700万千瓦,比2011年增长130%;作为新兴的能源,非常规天然气近年来也备受关注。我国陆域(不含青藏地区)页岩气地质潜力为134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潜力25万亿立方米。
据测算,2012年全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约9500亿千瓦时,约占总发电量的20%;全年可再生能源商品能源消费量约3.1亿吨标煤,约占全年能源消费总量的8.5%,比2011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
我国同时还提出了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达到11.4%的目标。据2012年发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达到9.5%以上,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9亿千瓦。
但受资源特点、技术水平和当前管理体制的制约,随着可再生能源规模的扩大,可再生能源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比如部分地区风电大量弃风,全年因弃风损失电量约200亿千瓦时;由于光伏产业的盲目扩张,在欧美“双反”和国际市场需求增速减缓后,出现严重产能过剩,很多光伏制造企业面临生存危机;生物质能利用的技术及产业化、资源保障还比较薄弱。
如何破解新能源发展机制的制约、加快推进技术进步、建立能源生产和利用的新体系,成了发展新能源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今年两会上,多位政协委员围绕如何科学发展新能源建言献策,以此来共同推动新能源的健康稳步发展。
核电稳步有序推进
2011年3月因日本大地震导致的福岛事件给原本火热推进的核电建设蒙上了一层阴霾,随后,我国一度暂停审批新建核电项目。但是在能源危机、环境污染逐步迫近的背景下,核电的发展箭在弦上。
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广东核电集团董事长贺禹介绍,即使按照2020年水电装机容量达到3.3亿千瓦,风电发展达到2亿千瓦,太阳能发展至5000万千瓦的发展态势,中国仍有8000万至1亿千瓦的电力缺口。“这个缺口用核电来补充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此外,发展核电并不仅仅可用于发电,还可以在供热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据全国政协委员、中核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钱天林介绍,中核集团研发的小型多功能模块化实验堆正在进行技术论证,该反应堆建成后将具有热电联产、汽电联产和海水淡化等功能,为能源结构和生态环境的改善贡献一份力量。
根据国家颁布的《核电安全规划(2011—2020年)》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核电本着稳妥恢复正常建设的原则,要求把握建设节奏,稳步有序推进。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交的《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称,今年预计新增核电装机容量324万千瓦。这意味着中国核电装机容量在2013年将有约20%的增长。
面对福岛危机留在人们心中的阴影,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核电技术公司董事长王炳华表示,中国的核电企业经过两年多的工作,已反思和检查了包括研发、设计、设备制造、工程建设、电站运行管理以及整个研制链条所存在的问题,安全等级大为提升,全系统有了更好的防御措施、更高的安全标准和技术。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总经理王寿君也指出,由于后发优势,中国核电站目前均采用第四代新技术,相关设计和建造标准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日本福岛核电站建于20世纪60年代,采用第一代核技术,相关机组已经到了快退役的年限。”他认为,不应该因为第一代技术的落后出现了问题而否定第四代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现在需要的是逐步进行更新换代。
据悉,该集团与清华大学共同出资组建的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已启动6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设计,该反应堆安全性能更好,且经济效益可观,初步估计上网电价为0.48元、建造工期可以控制在48个月以内。
太阳能破釜沉舟顺势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