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聊市场 >其他市场 > 中国新能源批评与自我批评

中国新能源批评与自我批评

2013-11-14 来源:能源评论 浏览数:546

  “真揭短、真亮丑、真批评”“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这是时下流传在领导干部中最多的感慨。
  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解决党内矛盾的一柄利器,往往在危机时刻,能起到立竿见影、力挽狂澜的作用。在延安时期,我们用它解决了宗派问题,达成了空前团结;十一届三中全会时期,我们用它解决了党内生活问题,迎来了改革开放。
  然而,这柄利器,绝不仅仅是解决党内问题的杀手锏,对于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它都能起到披荆斩棘、治病救人的功用。特别是针对眼下处在危难时期的中国新能源行业,我们理应用好它,来纠正思想、端正态度、寻求发展。
  沦失的政策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新能源政策有中国这么复杂。它们各自为政,又互相交叉,它们初衷良好,但后遗症却影响巨大。
  中国新能源政策的最突出问题表现为:产业规划的不合理、规划内容的不细致、内容执行的不到位。以光伏产业为例,自“十一五”以来,国家多部委密集出台了多达14部有关太阳能光伏的规划,可这些规划大多只设定目标,如:国务院通过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都将中国2015年的光伏装机容量设定为21吉瓦,但都没有具体规划每年的装机容量、新增装机地区,以及分布式和并网式的比重。
  “十二五”期间,关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规划有3部,其中由工信部出台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科技部推出的《太阳能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中,很多发展目标相差甚大,如2015年的上网电价目标,前者是低于0.8元/千瓦时,后者则是低于0.9元/千瓦时。
同样的政策沦失在风电产业更为明显。在诸多风电产业规划中,其目标大多只有产能目标,没有利用目标,很少涉及产业链的平衡问题,没有考虑电网消纳问题。其中,国家能源局发布的《风电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与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的目标更是没有任何关联。
  此外,国家层面风电的实际装机容量远远超出规划的目标,这种势头并没有得到遏制。例如:河北地区目前已投产、核准和取得路条的风电装机容量已达到1490万千瓦,大大超过规划中2015年达到1013万千瓦装机容量的目标。诸如此类的问题,直接导致《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对风电发展来说成为一纸空文。
  中国新能源政策的另一个突出问题则是:补贴的泛滥直接激发了地方政府的“冲动”,抑制了企业的创新能力。以风电产业为例,当增值税转型后,尽管地方政府不能享受到增值税带来的收益,但风电项目的招商引资还是能为当地增加GDP和就业机会等好处,因此其对项目审批更加放松,风电产能过剩就不可避免了。
  同样,这些补贴政策表面上看是支持风电产业降低成本,实际上却演变为支持进口产品。特别是对于进口部件产品不但退还关税,连“进口环节增值税”也给予退税处理,而国产部件却要负担增值税。这种将国产与进口的大功率风电机组关键部件产品置于不同的税赋环境的做法,不但违背了内外公平税赋原则,对国内企业的自主研发动力也带来了巨大伤害。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风电企业:三轮反思方初悟
阅读下文 >> 中国风电装备制造将面临新一轮深度洗牌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eastwp.net/market/show.php?itemid=18375&page=1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聊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