痼疾难除,新的发展规划却已如箭在弦。此前国家能源局公开表示,“十三五”期间,国内风电新增装机将达1亿千瓦,其中,“三北”大风电基地5年内新增装机6000万千瓦。据了解,在呼伦贝尔地区,各风电企业在“十三五”期间规划开发风电容量已近600万千瓦,这些项目年平均风速都在7m/s以上,如不限电年利用小时数可达3000小时以上,但受制于羸弱的消纳能力,目前都仅停留在项目前期阶段,呈现出“因噎废食”之隐忧。“这么好的资源,小水电都干不过它,却都晾着不敢开发,真是弃风如弃油啊!”上述企业负责人不无感慨地告诉记者。
纠结的送出
蒙东电力送出的主要目的地是辽宁,但整个东北地区每况愈下的经济颓势根本无力支撑大量的电力送入。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前三季度,黑龙江的经济增速仅为5.2%,全国倒数第一,辽宁的数字也进一步收窄至6.2%。
在外送需求疲软且可再生能源配额制仍未出台的前提下,目前风电在上网竞争力上明显弱于火电,而东北核电的呼之欲出势必将进一步削弱蒙东风电送出的内生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送出环节,伴随着调度权由东北电网转至蒙东电网,呼伦贝尔风电送出也被“莫名其妙”地卡了一下。
呼伦贝尔电网的调度权原属于东北电网。2012年9月,呼伦贝尔区域电网唯一外送通道500千伏海北变电站投运,随着达赉湖两台20万千瓦供热机组于2012年年底投运,东北网调将海北变外送潮流限制由10万千瓦上升至35万千瓦,同时电网公司和各电源企业也投入了大量资金上马安全稳定运行装置,用来保证增加电网外送潮流后的安全稳定运行。2013年4月,呼伦贝尔电网调度关系由东北电网改为蒙东电网,伴随调度关系转移,海北变外送潮流又被降至10万千瓦以内。
“35万千瓦的外送潮流曾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弃风限电,外送潮流再次降至10万千瓦,这意味着我们只能自行解决消纳,风电上网再无外送空间。”前述企业人士对记者表示,“企业方面曾多次呼吁上调潮流,至少是恢复到35万千瓦,但均无结果。”
与东北类似,呼伦贝尔地区也存在风火冲突,风电要给火电让路,电网方面给出的调度原则是:保证火电机组供热以及海北变潮流控制10万千瓦前提下,剩余负荷由风电供给。而据记者了解,呼伦贝尔供暖期时长8个月,供暖期内,131万千瓦供热机组全部运行,最小技术出力为79万千瓦,而电网用电负荷平段、低谷时的平均值为75.7万千瓦与56.2万千瓦,需要将风电全部发电出力降为零,才能确保火电机组稳定运行。因此,除了负荷高峰时期能接纳部分风电外,其他时段风电全部弃风限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