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基础能源行业,一直以来总以垄断面孔示人,甚至因此被冠以“电老虎”的帽子。不过,随着《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早已看好这一领域的烟台民间资本萌发了更深入地进军电力行业的念头。
火电:多重原因导致民资难渗透
山东是电力大省,目前发电量和装机容量均居全国第2位,但这样大的规模和产量,靠的全是国有资本的推动。作为山东电网的一部分,烟台火力发电也不外乎此,目前难觅民间资本的踪影。
“目前我们资产全部属于国有,没有个人的股份。”烟台发电厂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后是否允许民间资本进入,我们无法判断,因为烟台电厂属于华能公司所有,决策权在总公司中国华能集团。”
将民间资本挡在火力发电之外的,首先是电力企业的天然垄断属性。“电力产品的特点是产、供、销一次完成,既无形又不能储存;其正常运转需要大量的资本保证才行。”龙口电厂的管理人员李先生分析说,“即便按最经济的情形计算,投入一台60万千瓦的汽轮发电机组,没有30亿元人民币是做不到的。这样大规模的资本恐怕单靠民间力量难以完成。而且投资建厂周期长,没有3-5年难以形成量产。”
“自己动手”不可行,那么参股电力企业呢?“且不说现有火电企业目前是否有此计划,即便放开民间力量参与火力发电的资本通道,他们目前也未必有兴趣。”业内人士分析,“目前火电企业利润空间受煤价上涨挤压变得很小,而煤电联动价格制度又迟迟未推行,这是因为电力行业具有公用事业的性质,不可能允许暴利存在。事实上火电行业目前已进入微利甚至赔钱阶段,这对逐利而行的民间资本很难具有吸引力。”
风电:民资已握紧一节产业链
在火电“外壳”难以钻透的同时,风电大门早已向烟台的民间资本敞开。
烟台在风能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自1998年长岛成功建设大型风力发电场后,鲁能、华能、大唐等一些大型企业都积极投入到了烟台的风电建设中,先后在海阳、栖霞、莱州、蓬莱、开发区等处进行风电项目开发。
面对这些国有“风电大鳄”,烟台的民间资本不再坐等观望,而是开始渗透到风电产业发电的产业链中,风机塔筒等配套设施就是其中重要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