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建华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2020年,我国风电装机将达到1.5亿千瓦,必须进一步加大调峰电源的建设规模,增强区域电网间的联网强度,否则将在更多月份、更多时段出现限制风电出力的情况;1.5亿千瓦风电开发带来的节能减排、煤炭消耗量减少、替代少量煤电装机等效益,不足以抵消风电开发规模过大带来的风电投资、调峰电源投资、电网投资及系统运行成本的增加。
尽管风电大规模远距离外送还只是“八字没有一撇”的事情,但是作为市场一方已经积极主动地找上门来。两个月前,在冬季时常遭遇缺电困扰的湖北省,由省委书记带队专程来内蒙探讨内蒙电力外送通道的问题。希望迎接内蒙风电的还有广东省。“北电南送投资、技术都不是问题,但2000多公里的电力运输距离都是国家电网公司的市场。”张福生跟记者开玩笑说,“市场是人家的被窝,不好伸过去一条腿”。
风电发展不能盲目扩张
从2008年开始,电网应对风电热潮开始感觉力不从心,电网公司已经等不到每年在一个固定的时间里来表达对风电并网的另一角度的思考。2008年9月26日,国家电网公司开始召集下属的电网公司和研究院探讨风电并网的问题,作为一个公司内部的交流会,国家电网公司的声音当时并没有得到外界的倾听;2009年相关会议提前到7月30日,这一次电网对风电并网技术标准的严格要求得到了充分的传播,以至于原本对风电设备投资青睐有加的风险投资下意识地“捂紧了荷包”。
今年的风电并网座谈会在5月28日召开,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舒印彪在会上抱怨,有很多地方审批的4.99万千瓦的风电场建设,国家电网并不清楚,无法进行配套建设。
目前中国风电建设项目的审批规定是,5万千瓦及以上规模,需要国家审批;而5万千瓦以下项目,则由地方政府自行审批。
各地政府在组织编制大型风电场或风电基地的开发规划时,主要依照当地风能资源情况制定风电的规划规模,而未能充分考虑电力系统的电源结构、风电消纳市场、电网输电能力等方面的因素。
事实证明,地方政府确定的规划规模远远大于国家总体规划。在2007年9月发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2010年的风电规划目标是500万千瓦。但现实发现远远超过规划,仅2008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就达到了600多万千瓦,累计装机突破了1200万千瓦。按照此前规划建设的电网自然难以跟上风电装机的迅猛态势。
通常从产业发展角度看,应该是规划先行,指导产业的发展,但是我国风电却是由产业发展来推动规划调整,由此可见我国风电发展的高速度。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表达了对风电产业发展的期望,“我不希望这个产业走得过快,像淘金式发展,产业发展要合理有序。当前要把引导产业技术进步,降低成本以及营造市场作为最重要的任务来抓,而不是盲目扩大规模。没有规模不可能降低成本,没有规模不可能发现问题,但要有一个统筹的规划,要有序推进,绝对不能盲目扩张,盲目发展。”
范必强调,“国家应在风电布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不应将风电布局的决定权放给地方,从而避免风电一拥而上。”应由国家结合补贴能力,统筹考虑资源条件、接入规划、与常规电源配套等因素,充分研究其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合理性,确定各地在各时期的开发规模,。
范必建议,“改革风电项目审批或核准方式,地方政府每年向国家上报拟开发的风电规模,经国家能源主管部门平衡后,将风电补贴规模分到地方,由地方政府组织招投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