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我国风电产业进入快车道以来,装机规模连年翻番,截至2009年底,达到将近2600万千瓦,目前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风电市场,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遇到的问题也着实不少,如产能过剩倾向、并网难、消纳市场不落实等。细细分析这些问题,可以发现,大多是由于缺少一个行业的宏观统筹与规划造成的。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顾问丁功扬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说:“发展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方向是正确的,但这需要在大发展之前做好科学的论证和统筹规划,在哪里建设风电场、建多大规模、电力消纳市场有多大、电网的建设如何配套、国家有多少资金来补贴等问题要明确。目前,这些大问题还没有搞得十分清楚。”
2020年1.5亿装机是否合适
业内一直宣称,2020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应该达到1.5亿千瓦,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在近日更是表示,届时可达到1.86亿千瓦。
这个数字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在此应该明确两个问题:第一,如此大规模的风电装机,消纳市场在哪里;第二,风电是靠国家补贴的行业,到时财政有没有这么雄厚的资金支撑。
对于第一个问题,丁功扬有个形象的比喻:“这就像是请客吃饭,先要知道有多少人来,才能决定采购多少饭菜。现在的情况是,还没弄清楚客人有多少。”
在宏观上,我国到底能落实多少风电消纳容量,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数字,风电基地大多在三北地区,比如,甘肃一共只有800万千瓦的负荷,将来规划建设的风电规模就有1200万千瓦,像甘肃这样的地区还有蒙西、蒙东、新疆等。这些地区今后如果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不相匹配,肯定难以消纳。而对于其他中东部地区省份的消纳容量,国家主管部门也应给出一个数字。
近日,云南省签约的10个电力开发项目中,有6个项目属于风力发电项目,中广核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继去年签下60亿元风力发电大单后,今年又与云南签订了5个风力发电项目,总投资还是60亿元。
就目前来看,云南省的水电在本区内都难以消纳,还要实施外送,将来建成的大批风电场同样会面临消纳难题。
对于第二个问题,国家到底有多少财力补贴风电?
假设到2020年,我国风电装机达到1.5亿千瓦,按风电年利用小时数2000小时算,每年可发电量为3000亿度。风电的标杆电价已经制定出来,即按四类资源区在0.51至0.61之间,目前,内蒙古、甘肃等地的煤电上网电价是0.1元-0.2元/度,差额部分由国家补贴。据悉,去年的补贴金额就达到了将近50亿元,而去年只有2500多万千瓦的装机规模。到2020年,这个数字将成倍上升,如果电价不上涨,国家能够持续地大规模补贴吗?
节能减排要算清经济账
丁功扬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说:“同样是节能减排,我国与外国有很大的区别。外国节的‘能’主要是石油、天然气,我国节的‘能’则主要是煤,这笔经济账的基础是不一样的。”
援引2008年的数字,西班牙的能源结构中,石油、天然气比重为78%,德国为61%,日本为60.3%,整个欧洲平均为66.2%,而我国长期以来煤炭的比重在75%左右。
国外用风能替代价格较高的石油、天然气是有利可图的,因为油价即使是70美元一桶,其发电的成本也达到将近13美分一度电,而我国煤炭发电的成本在有些地区也就0.1元/度。风力发电是否有利可图就很难说了。
我们还是以2020年装机1.5亿千瓦计算,每年发电3000亿度,可以节约标准煤9000万吨,折成原煤1.3亿吨,由于为风电配套,火电厂的煤耗会增加大约3000万吨,也就是说,风电最终可以节约原煤1亿吨,为了这1亿吨原煤的节约,我们要花费1.2—1.5万亿的资金建设风电场(这里还没有计算相应输配电投资)是否值得还需逐步弄清楚。此外,为给风电调峰,还需建设相同规模的调峰电厂。
从“抓项目”中解脱出来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计划经济转轨而来,宏观的计划本应是我们的强项。而当前的情况是,各部门抓微观领域的项目卓有成效,宏观的统筹规划却落在了后面。
宏观问题的研究,专业性极强、工作量极大,并且不能直接与权力和经济利益挂钩,加之体制在有些层面间接导致部门各自为政,这也许是宏观问题少有人问津的部分原因。
电力专家沈根才对记者表示:“从某种意义上说,政府层面的宏观统筹是各行各业健康发展最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