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0年9月,两条“西气东输”线路已累计向我国东部地区输送天然气660亿立方米,相当于减少煤炭运输782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9亿吨,惠及人口超过3亿。
能源行业要发展,科技装备须先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介绍,“十一五”期间,我国建立39个国家能源研发(实验)中心,初步形成集“基础研究、重大装备、研发中心、示范工程”四位一体的能源科技创新体系。
这5年,国家投资260多亿元,支持60余家能源装备制造企业进行技术升级改造项目,在能源行业关键领域、关键技术上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有效推动了能源利用方式的变革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今年国庆节前,矗立在江苏如东县海边滩地的16台风机,在潮水涨落间开始发电。“这是我国乃至全球首个潮间带风电场,采用的全是国内风机厂家生产的机组。”中国国电集团公司有关负责人高兴地说。
海上风电场尤其是潮间带风电场建设,比陆地风电技术难度更大,世界上没有成功经验可循。我国凭借雄厚的风电技术和设备制造实力,将发展风电的脚步由陆地迈向拥有丰富风资源的大海。
“十一五”期间,我国风电技术和设备制造取得重大进展,已经具备各种技术类型兆瓦级风电机组的设计和制造能力。我国风电设备制造已形成内资企业为主、外资和合资企业共同参与的产业体系,大部分零件已经在国内制造,华锐风电、金风科技和东方电气三家内资风机制造企业已跻身行业全球前十名。
除去风电,其他能源科技领域在过去的5年里,依托重大能源工程项目的实施,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进一步实现技术装备自主化。
规模仅次于三峡工程的广西龙滩水电站,去年底全部建成投产,创造了两项世界之最:最高的碾压混凝土大坝和规模最大的地下厂房,代表着我国水电工程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今年6月竣工投产的云广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世界上第一条正负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工程自主化率超过60%,打破了外资垄断局面,标志着我国电力技术和装备制造水平在世界输变电领域占领了新的制高点。
由我国自主研发设计的首座IG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示范电站将于明年在天津建成,使煤由“黑”变“绿”的洁净煤发电技术正在快速发展。
展望“十二五”,张国宝说,将把加快能源发展方式转变放在第一位,围绕我国在哥本哈根会议向国际社会作出的承诺,重点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加大国际合作力度,并加大能源科技研发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