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先天不足
如果说中国风机质量问题是多种因素的耦合,很难认定为国产风机质量不过关,那么在此背后的核心技术缺失才是中国风电绕不过去的“病根”。
基础羸弱的研发让拷贝国外的技术图纸几乎构成了中国风电的全行业现状。
长期以来,国内只看重装机容量的增长和风电机组升级换代,国际风电先行者们更看重度电成本。“我们始终认为在风机20年的生命周期里,风机可靠运营和有效降低度电成本才是帮助客户实现效益的关键。”全球最大的风机制造商维斯塔斯(在中国市场排名第四位)总裁唐玛勒说。
度电成本是指一台风机在其生命周期中(通常为20年),综合制造、发电、维护所有的成本,分摊在一度电上的成本。
“我们相信,基于生命周期的成本才能代表风机的真实成本。”唐玛勒说。而在这里,中国风机的“技术内涵”跟外资风机企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这样的理念却难以被中国客户接受。“维斯塔斯的产品确实是好东西,但如果价格能低点就更好了。”这几乎代表了绝大多数风电业主的真实心态。就是在这样的普遍认知下,中国风机以其相对低廉的价格和相对突出的性价比优势迅速开疆辟土,大规模占据了国内风场。
然而,中国制造风机的这种优势正在丧失。2010年,当中国进阶全球第二大风机装机市场后,中国风能市场生产过剩和新装机增速放缓态势明显。中国风能市场或开始告别纯粹的规模为王时代,电场业主开始审视质量、技术和电场实际运营成本。中国风机尽管价格比外资风机便宜约20%,但屡屡出现的“小毛病”与居高不下的维护成本开始逐渐让业主改写了手中的订单。
对于中国风机制造商而言,他们在过去五年的第一轮发展中依靠买国外的技术图纸和低廉的制造成本,迅速抢占了市场份额,但在增速放缓的第二轮风电发展中,技术先天不足的劣势已开始逐渐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