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增长背后也有令人苦恼的问题,由于地方政府对风电项目审批的随意性以及风电场投资商“钻空子”的行为,内蒙古大量风电项目仓促上马,导致与电网公司规划不衔接,造成了普遍的“上马易、并网难”。
国家能源主管部门此前规定,投资装机容量在5万千瓦以下的风电项目须在国家发改委备案后,由地方政府核准审批。一些风电场投资商纷纷将所投项目拆分成若干个装机容量在5万千瓦以下的项目,便于通过地方政府核准审批以尽快上马,从而形成了业界著名的“4.95万千瓦现象”。
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官方网站显示,仅2010年7月19日至8月19日的一个月内,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同意并核准了三个“4.95万千瓦项目”,分别为:“二连浩特风电场一期中海油新能源4.95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太仆寺旗头支箭风电场中国风电集团4.95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以及“商都吉庆梁二期内蒙古京能4.95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
国家电网公司能源研究院副总经济师白建华告诉媒体,这类“4.95万千瓦现象”并非内蒙古独有,而是全国普遍现象。他表示,不经国家统一审批的项目一般不被纳入风电并网规划,电网不保证全额收购。这也是业界提出的“风电装机与电网规划不符”的重要原因。
外送难:“窝电现象”严重
与并网难同时存在的,是内蒙古风电的外送难问题,即“窝电现象”严重。据了解,目前内蒙古有风力发电企业上百家,但由于近几年装机容量增长过快,导致风电装机已占内蒙古发电总装机的20%之多,造成内蒙古电力市场空间和电网调峰能力不足。
中电联统计部主任薛静介绍称,由于内蒙古的煤电必须满足冬天取暖要求,在供热期就要用大量煤电换下风电,以便发电同时供暖。因此,内蒙古每到供热期就要风电被迫“弃风”,从而进入了 “发展越快、损失越大”的恶性循环。
因此,内蒙古在其“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加快能源输送通道建设,对接东北、华北、华东、华中等区域电力市场需求,实施‘北电南送’工程,积极推进超高压或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建设,提高内蒙古自治区电力外送能力。”
据了解,根据湖北与内蒙古签订的电力外送合作协议,2012年,湖北将接收内蒙古电量50亿千瓦时,2015年接收200亿千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