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狂奔的风电终于开始放慢脚步,行业将进入理性发展期,在政策层面将不再一味发展大型风电基地,分散式开发和海上风电将成为下一步热点。
政策不再求大求快
“为促进了风电规模化发展,过去提倡建立大基地融入大电网,但当前更希望在此基础上,支援资源不太丰富的地区,发展低风速风电场,倡导分散式开发”,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了这一政策思路的变化。他表示,这并不意味着就放弃原来的大基地路线,而是“两条腿走路”,让企业不要只盯着大基地而盯着全国,云南、安徽、湖北、湖南、山东、山西、重庆、贵州、西藏和四川等地都具有这样的条件。
他表示,过去风电投资过于集中在内蒙古和东北等地,在投资热潮中地方政府急功近利,对产业布局和技术进步造成不利影响,必须要保持合理的发展速度保留技术成熟的空间。未来行业发展也会更加朝科学精细化发展,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率,海上风电也将是发展重点。
这一发展思路也得到了企业的认同,国华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谢长军表示,风电下一步需要从追求发展目前发展速度向质量转变,从追求装机容量向追求电量转变。“我们已经放缓了在内蒙古和东北的开发速度,转向山西、江苏、云南、山西等地方开发”。龙源电力风电装机容量已经达到6556兆瓦,位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
来自投资机构的观点认为,新能源的投资已经趋于冷静,甚至于已经不那么热了。赛富投资基金顾问公司副总裁蔡翔认为,没有那么热是好事,产业可以更专心发展,因为技术和机会更为重要。“在上一轮的投资中,风电的创新能力没有得到关注,大家更关注块头的大小,没有关注基因的好坏,这是接下来需要做的事情。”
企业呼吁政策持续“给力”
“十一五”期间,我国风电行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风电装机容量连续5年实现翻番,成为世界第一的风电大国。《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十二五”期间,政策能否持续“给力”成为风电企业心头之病。
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副总经理何焱表示,国家政策对行业促进作用十分明显。特别是国家优先支持风电设备制造国产化,使得价格迅速下降,去年底已经普遍低于4000元/千瓦,这极大的促进了风电的规模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