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由于长期以来风电行业信息不透明,无论是对事故状况,还是正常运行时的风电机组质量、性能,外界很难知晓。最为了解情况的风电场开发商出于利益和荣誉的考虑,也不愿对外披露真实信息。这就使国内对风机产品的全面、客观评价,一直处于缺失状态。
史立山表示,现在已经到了用业绩、质量、事故等指标对产业发展把脉的时候,不然风电产业会长期摇摆混乱下去,提高不了质量。
建立风电监测系统后,将有大量的数据支撑对风机产品的评价。国家能源局去年11月发布的《关于加强风电场安全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中,委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定期组织全国范围的风电质量调研,对风电设备和风电场运行情况进行评价,并公布评价结果。
监测数据及评价结果的公布,将使风电设备的优劣情况透明化。风电场开发商采购设备时采信这些数据,会选择指标优秀的风电机组,质量较差的风机产品将很难被选用。
在国内第二大风机制造商金风科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武钢看来,信息的透明能使行业更公正,好的企业将获得更多的机会,差的企业也会向优秀企业看齐。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表示,尽管公布监测和评价结果可能影响到具体企业的经营,但是为了提高我国风电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必须通过这种方式引导企业注重修炼“内功”,使企业在公平公开的市场环境下优胜劣汰。
企业缺少提供真实数据的动力
尽管有行政力量的支持,但风电监测系统的建立仍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其中的一个挑战,是企业缺少提供真实数据的动力。
目前,在法律法规层面对于风电企业需要提供哪些运行数据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很多企业将风电场运行状况和风机质量性能数据视为自己的商业机密。在现行体制下,企业不仅没有主动提供数据的意愿,而且对公布真实数据也存有顾虑。
此前,一些省级电网的调度部门已经要求所在区域的风电场将运行信息和测风信息上传,以满足风电场有功功率、无功电压自动调节远方控制的要求,未来这些要求可能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一些人士认为,国家能源局另起炉灶建立新的监测体系必要性有待商榷,即便建立起来,能否获得真实信息也有待检验。
在一位风电专家看来,国家能源局拟建立的监测系统尽管采用了更多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手段,但如果企业不愿提交真实数据,仍然可以通过技术手段修改数据后再上传。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鹏飞认为,最根本的是要建立一种机制,让企业提供真实数据后,对其有利而不是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