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
风能在英国新能源战略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相关政策完善和保证产业持续发展,而对其他新能源来说,大多还停留在通过政策来推动产业起步阶段。这样的格局是英国因地制宜发展新能源的结果。
英国是欧洲风能资源较丰富的国家之一,早在1991年就建立了其第一个风电站,随后在2007年风电就占到了英国电力供应的2.2%,成为英国最大的可再生能源。
英国作为岛国,陆地面积有限,在陆上发展风电面临限制后,开始大力发展海上风电。2010年,英国在北海萨尼特岛附近建成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风电场,装机容量300兆瓦。今年2月又刷新了这个纪录,在坎布里亚郡附近的海上建成了一个总功率达367.2兆瓦的风电站,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风电站。
据英国可再生能源协会估计,英国目前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达1858兆瓦,相当于世界上所有其他国家海上风电的总和。根据目前的建设情况,这一优势至少会保持到2020年。
对于其他可再生能源,英国也视自身情况进行针对性发展,比如作为岛国,波浪能和潮汐能丰富,因此这两种海洋能也被置于较优先的地位;而英国经常下雨的气候和偏北的位置,使得太阳能的作用不大。
在风能的带动下,英国的新能源发电能力近年来持续上升。据英国能源与气候变化部的统计,2011年英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总发电量的比例为9.5%,创历史新高,并一直处于上升趋势,而2010年这一比例还只有6.8%。在绝对数值上,2011年英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总量为348亿千瓦时,而2010年的发电总量仅为257亿千瓦时。
在各类可再生能源中,风能发电量占最大份额。2011年,仅陆上风能发电量就达104亿千瓦时,海上风能发电量达51亿千瓦时,二者合计占可再生能源发电总量的近一半。
保障安全
英国大力发展新能源出于多种原因,首先是为了减排温室气体,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出台《气候变化法案》的国家,并自我规定到2050年使温室气体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80%的法律目标,这对于其发展新能源既是压力也是动力。
其次是在石油价格波动且不断创新高的年代,发展新能源可以减小英国对石油等传统能源的依赖,确保能源安全。但英国并没有抛弃传统能源,比如一直在努力推动“碳捕捉与封存”技术的发展,试图以此改造传统的火电厂,使其能达到减排二氧化碳的标准,继续工作一段时期。同时,英国已有的核电站大多已到设计寿命,政府也正在计划新建一批核电站。总之,英国的能源策略是既重视发展新能源,也并不指望未来完全依赖新能源。
此外,发展新能源还可带来新的需求,拉动就业,促进经济发展。比如大力发展风能会带来对风机叶片、涡轮等方面的需求,这对英国制造业来说是个机会。而英国正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新能源的供热系统,需要大量新的专门设备,据估计这可以给英国相关行业带来15万个工作岗位。
《英国可再生能源路线图》中预测,要达到2020年使能源需求的15%都源于可再生能源的目标,需要投入数千亿荚镑,这对整个经济的促进作用难以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