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我想同样在一些欧洲国家,它已经把风电、太阳能已经作为电力电网当中的主力电源进行了系统的调配,调配的结果是绿色电力得到了大大的发扬,充分发挥它的效能,而常规的化石能源的电力逐步得到抑制,我想跟我们正好形成比较鲜明的对照。我想在这里面我们就要反思,为什么在中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究竟未来的方向是什么。我想按照我们现在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我们可再生能源,我们的非化石能源要占比到15%以上。这个任务还是很艰巨的,因为现在核电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安全上的问题受到了一定的制约。这样实现15%减排的占比任务在更大的程度上落到了再生能源身上。我们再生能源如何实现这样一点,我想要从双方,能源本身、电力系统两个方面认真解决这个问题。最近几年江苏宏观院一批专家、一批企业开始着手研究,大规模的非并网发电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充分利用再生能源风电的绿色电力,能够和我们用电的负荷更好的结合起来,就地使用。现在我们太阳能也正在大力发展分布式系统,我们风电能不能够就近使用,避免大规模上网以后可能对系统造成的一些冲击,在这方面我们江苏宏观院,还有国内不少大学、企业,通过产学研的合作在国家“973”计划的支持下已经在“十一五”进行了五年的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果,证明这样一个方向是有可能走出大规模风电发展新的路子,这里包括跟高耗能产业的结合,比如跟我们的炼铝、电解铝工业的结合,跟我们很多应用的结合,比如说东部地区普遍缺水的,大规模风电做积极的探索。氢能未来是清洁的能源,但是氢从哪里来,现在通过非并网发电把不稳定的电转换成稳定的二次能源,通过二次能源进一步提高效率扩大它的应用。
总之,我想在这些方面我们一些产学研的合作几方做了积极的探索,这个探索是非常有益的。尽管现在还面临着很多理论上、实践上的问题,但是我想这个方向是符合我们吸纳更多可再生能源用到经济社会当中。所以这样的世界从开始得到国际风能界很多专家的支持,我知道在座的不少专家都是我们第一次向国家发改委,有关部门领导汇报当中他们表示了对这样一种创新应用的方式值得重视、值得关注,值得支持,这是一种创新的方向。这几年来国际上的专家也积极的参与了中国事业的发展,你们每一次到会,每一次参加活动发表你们的观点,我想这也是对中国推动这样试验很好的支持。经过我们几年努力,我们希望在“十二五”期间大规模的非并网的发电新的方向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光大。包括在国家各项科技计划里面,也开始关注这样的问题,我们大规模的风电发了电以后如何根有效的消纳,除了一部分送到上网以外,能不能有一部分直接跟我们各种用电负荷应用结合起来,我想这是很好的探索。我也希望我们今天大会总结前几年经验基础上探索未来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探索未来面临的问题,如何通过创新驱动解决好这些问题,使得我们中国包括风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能够有更大的,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支持我们产业的发展,使得可再生能源真正在中国的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最后,预祝会议圆满成功,谢谢各位!
主持人:非常感谢石参事的讲话。下面欢迎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史立山司长讲话。
史立山:大家早上好!很高兴来参加第四届非并网的这么一个研讨会,顾院长一定要我来,其实我来了没什么更好的能够讲点什么东西的,我一直在讲我不是专家,对一些技术的,特别是前沿性的技术确实拿不准,就对非并网的东西,多少我一直参与顾院长的过程。应该讲现在大家觉得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因为风电这几年全球发展都很快,其实带来全球的问题都是一样的,不只是中国的,因为中国发展很快,这个问题更突出。其实包括在许多国家,在美国,在西班牙,在德国,它都有一些共性的东西,就是资源的这种不连续性和用电连续性之间,或者不匹配,我们叫不一致性。当然其实也跟我们传统的管理体制有关,我们毕竟这么多年来的电力系统,大家建立在一个可控电源之上,这个矛盾非常的尖锐,越来越尖锐。这个世界至少目前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所以我们也非常担心。比如全球,也包括中国风电怎么能够持续的发展下去,至少在中国这些年来风电,特别是电网备用的余额,过去只要加个10%,或者10%几的风电,不会对电力系统造成任何影响,你本身就有很大的富余,不管装机的富余,电网的富余,输电能力的富余,今天我们走到今天必须要建立针对风电电力的备用也好、调风也好、电网也好,是需要做这么一件事情。但是这件事情面临很多问题,比如你的回报,谁愿意投,投了以后在哪里得到回报,这是非常尖锐的问题,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也是利益的调整。我们现在这么多火电,现在电力是相当富余的,新建一个火电必须有相当的发电利用小时,比如四千小时大家都得用四千小时,到冬季北方的风电,内蒙也好、吉林也好,实际是没法运行的,因为要供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