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光伏产业数百亿美元市场份额,中美风电塔筒贸易规模则很小,影响也极为有限。目前我国生产风电塔筒的企业约有100多家,主要集中在山东等省,产品至少70%以上内销。有数据也显示,2012年涉案的几家中国企业输美风电塔筒总金额不过2亿美元。
那么,美国为何还要发起“双反”调查呢?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和朱羽羽都认为,美国之所以拿风电塔筒这样一个技术含量不高的产品说事并非针对个别塔筒企业,其深层次目的在于遏制中国风电这一新能源产业发展,背后有着政治乃至国家战略层面的考量。
据悉,美国对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双反”调查早已开始。去年5月17日,美国商务部公布对中国光伏电池及组件的反倾销税初裁结果,裁定中国涉案企业适用31.14%~249.96%不等的临时反倾销税率(其中尚德电力将被征收31.22%,天合光能31.14%,英利等其他应诉企业31.18%;未应诉企业征收249.96%),并将征税措施向前追溯90天。如果终裁结果不变,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被征收惩罚性关税最高的一次。涉及光伏产业20亿美元金额。
7月20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对产于美国和韩国的多晶硅产品的倾销、补贴情况及其对中国同类产品产业造成的损害进行调查,并依法做出裁决。这是中国反制美国的重要举措。
2011年,我国将新能源产业列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积极研发新一代核能技术和先进反应堆,发展核能产业。加快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推广应用,开拓多元化的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市场。提高风电技术装备水平,有序推进风电规模化发展,加快适应新能源发展的智能电网及运行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开发利用生物质能。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当前中美两国在光伏产业已经出现贸易争端,激烈程度不断加剧,现在开始延伸到风塔等风电产业链上,以后或将延伸到其他新能源领域。这将加剧中美两国贸易争端,可能会引起新一轮的贸易大战。
业内人士也指出,美国通过征收“双反”关税虽能保护本土相关产业,但其他经济部门将付出沉重代价。中美新能源之战最终损害的却是双方新能源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