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特高压直流工程的投资、进展较为顺利。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直流特高压2条,向家坝—上海和锦屏—苏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在建2条,即2012年相继开工建设的哈密南—郑州、溪洛渡—浙西±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哈密北—重庆、准东—四川特高压直流工程已上报国家申请前期“路条”;宁东—浙江、锡盟—江苏等特高压直流工程开展可研。
特高压交流工程可以灵活地汇集、输送和分配电力,是电网构建和安全运行的基础。国网能源研究院副总经济师白建华此前表示:“特高压交流线路和直流线路科学搭配,才能使电力运输高效、经济、稳定,二者应协调同步发展。特高压直流已实现跨区域连接,未来特高压交流也应跨区域。”
此外,特高压电网电气联系紧密、资源配置范围广,可在更大时空范围内充分发挥水、火、风、核等各类电源的协同作用,充分利用各类负荷的固有特征,错峰、调峰、相互补偿、相互支撑,减少风电、太阳能发电出力不稳定及其随机性、间歇性对电网的冲击,大幅提升了新能源电力消纳能力。
技术突破推动强劲
据介绍,发展特高压输电已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预计到“十二五”末,国家将建成特高压交流工程线路1.8万公里、变电容量约1.6亿千伏安,可支撑中东部地区受入电力约2亿千瓦,节约当地土地资源3400公顷,每年节约电力供应成本600亿元。届时,煤电运紧张矛盾将从根本上解决,火电燃煤成本会大幅降低,还将在更大范围消纳水电、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尽管政策还未见放松,特高压交流项目能否大规模启动尚难以预料,但其实际完成进展情况与计划差距正逐渐缩小,尤其是“特高压交流输电关键技术、成套设备及工程应用项目”荣获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正在施工建设的安徽“两淮”煤电基地送上海特高压交流工程,以及正开展前期工作的淮南—南京—上海、浙北—福州、雅安—武汉、锡盟—南京等特高压交流工程,无疑为今年特高压交流工程获得突破性进展加码。
其中,在已获得“路条”的特高压交流工程中,最受业界关注的是锡盟—南京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的审批。因其将是国家电网到2015年建成“两纵两横”特高压“三华”同步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该线路启动,那就意味着对特高压交流输电的争议结束。(记者 王旭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