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峰:我们不可能回避中国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结构的事实,这是老百姓要生活、工业要发展、经济要发展的基础。
我断言30年之内不会有根本性的变化。中国煤炭的集中度非常低,我们国家大概只有42%—48%之间,但是世界平均是61%—62%,欧美这些比较发达的地方甚至达到80%以上,日本能够达到90%以上。散烧煤一吨煤的污染是我们大型电厂经过治理后的20倍,所以18亿吨散烧煤燃烧排放的污染量大概是360亿吨集中煤炭的污染,要想办法提高煤炭的集中度,这是根本的解决路径。
我们做的上海外高桥(32.41, 0.64, 2.01%)三期电厂的,排放确实已经比燃气机组还低,而且改造的成本也很低,运行的成本也很低。
陈卫东:我们现在在讨论对煤的依赖的问题上,一个基础是由于我们的能源禀赋,这一点我不太认同。德国和日本,包括韩国,都是世界经济大国,而且是极缺乏资源的,能源资源可以说是没有的,他们的经济发展的很好。
我们的煤炭不是一直都占到这么高的比例的,从2002年,十年的时间,我们跨越式的让煤的比例从25%升到今天的51%,我们过分强调了供给安全,而忘记了我们的整个环境的承受力。
环保与成本:你是否愿意为环保支付金钱?
能见派:中国民众是否愿意为环保多付出一些金钱,是否愿意承担其中的成本?
陈卫东:能源的经济性,现在一吨煤如果和气来比较,现在我们一个单位煤的价格大概是3美元/百万btu,而一个单位的气都要7到8美元/百万btu,我们进口中亚的气在11—12美元/百万btu,我们进口俄罗斯的气11美元/百万btu。
所以从经济性来讲,我们不得不以使用煤为基础的东西和我们现在经济性不那么好的能源之间做出权衡,或者讲我们叫煤炭的现实主义和环保的理想主义权衡。
这次发改委宣布的天然气价格并轨,实际是把整个天然气的国内市场价格降下来。短期来说,有利于增加天然气的使用量,但是长远来说,它是不可持续的,因为你进口和国内使用的价差,最终还得要有人买单的。能源转型一定是有一个成本增加的过程。在这个方面要有一个全民的认识,要为能源转型、减排、减污要承担一部分的成本。
白云峰:环保也是分阶段的,我做环保治理已经10年了,刚开始做真的很难,政策也不明晰,每个人都觉得这事跟我没关系,还有很多人觉得,这事只要环保部门不来查我就不这样了,很可悲的事情。
去年,治污力度这么大,我们做一些民营公司项目的时候,还跟我们说,我们只想白天开、晚上关,你们看着办吧,我说这个项目我们不做了。但好的是,这种越来越少。
国家对污染治理这方面的补贴非常大,像电厂的补贴,每度电基本上脱硫1分5,脱硝1分,粉尘2厘,达到近零排放排放的话江苏省还再加1分钱的补贴,每度电将近3分7已经很大的补贴了。
在这种情况下,就会有一个商业模式发展,比如说1月14日国务院刚发文第三方委托运营的方式。普通民众越来越认识到我不仅仅是雾霾的受害者,我也是雾霾产生的原因之一,我的微博上有关雾霾的东西浏览量很大,我的粉丝留言里绝大多数都说我们愿意从自己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