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预测,2035年,世界人口预计将达87亿,意味着能源的需求人数将会增加16亿。预计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一倍以上,其中非经合组织亚洲国家贡献的增长数接近60%。从全球范围来看,预计2035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现在高出75%,生产力的提高占到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四分之三。
中国和印度是非经合组织增长的关键因素。《展望》预计,2013至2035年中国和印度的年均增速会达到5.5%。到203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经济体,印度也将分别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经济体。同时,两个国家将共占全球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的约三分之一。
《展望》指出,随着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赶上经合组织的水平,中国的生产力增速将从年均7%(过去十年)降至年均4%(2025-2035年期间)。印度的增速将会更平缓:从年均6%(过去十年)降至年均5%(2025-2035年期间)。
受到非经合组织国家工业化趋缓的影响, 一次能源消费增长放慢。 《展望》指出,预计2013至2035年,一次能源消费增长将会达到37%,年均增长率为1.4%。同时,这些增长的96%全部来自非经合组织,其能源消费年均增长2.2%。相反的,在整个预测周期中,经合组织能源消费的年均增长仅为0.1%,并且从2030年以后,它的能源消费将呈现下降趋势。
《展望》表示,全球能源消费的预计增长趋势将远远低于2000-2013年期间(年均2.4%)。其中,非经合组织亚洲国家呈现缓慢增长趋势,自从2000年以来年均增速为7%。
《展望》预计,2013至2035年期间,增速将持续放缓至年均2.5%。这反映了在工业化和电气化驱动下,以中国为核心的亚洲发展中国家能源需求迅速的增长阶段将会终结。经济增长放慢以及能源强度加速下降对能源增速放慢的作用基本相同。
工业的需求增长趋势缓慢,体现在煤炭增长放慢。 数据显示,煤炭行业的命运遭受了巨大的变化,从2000年以来增长最快的化石燃料(年均3.8%),在2013-2035年期间将会变为增速最慢的燃料(年均0.8%)。因此,可以看出环境条例和关键市场的气价走低影响了亚洲国家燃煤工业化的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