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通知,决定在甘肃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开展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试点工作。通知中指出,在可再生能源富集的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率先开展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试点,为其他地区积累经验,是努力解决当前严重弃风、弃光现象的大胆探索,也是电力市场化改革背景下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机制创新。
10月19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通知,决定在甘肃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开展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试点工作。通知中指出,在可再生能源富集的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率先开展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试点,为其他地区积累经验,是努力解决当前严重弃风、弃光现象的大胆探索,也是电力市场化改革背景下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机制创新。
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约30年里,我国风电在新能源利用领域不断发展壮大。从1986年我国第一个风电场在山东荣成并网,今年我国风电装机已经突破一亿千瓦。特别是自2003年开始国家接连组织风电特许招标,规划大型风电基地并开发建设大型风电场,我国风电市场开始快速发展。
在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后,风电开发市场更是经历了一段“野蛮生长”时期。这直接导致2012年开始风电市场的低迷,行业经历里产能过剩和利润降低,而弃风限电更延长了风电行业的过冬期。从2014年开始,风电装机量再度上升,市场开始回暖。但是,快速增长背后,风电产业链上面临的老问题仍一直是行业发展的掣肘。进入2015年的风电行业,正在从各个角度寻找由大到强的出路。
政策制定者的考验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我国也在进一步加快破解制约风电发展瓶颈的步伐。今年以来,从国家发改委到国家电网公司,再到新能源装机大省的地方政府,围绕风电和光伏发电的输送消纳,无论是核准风电项目、建设电网工程,还是探索就地消纳等,都进入一个集中发生期。
在近日召开的北京国际风能大会上,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主任王仲颖表示,在能源结构调整、促进清洁能源发展的背景下,风电鼓励性政策不断出台,为我国风电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2014年,风电行业呈现了整体回暖的形势,全国风电装机及联网情况增长较快。
在会场外,王仲颖在发言中提及的回暖表现无论从参展企业的规模或展品数量都有体现,甚至企业技术讲解时的兴奋程度都与风电市场低迷时期有所不同。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朱明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取得突出成绩,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风电累计并网规模达到1.05亿千瓦,预计年末将达1.2亿千瓦。
风电在局部地区已经成为电力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风电仍面临弃风限电、补贴资金缺口、风电利用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据国家能源局发布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风电上网电量9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7%;风电弃风电量175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01亿千瓦时,平均弃风率15.2%,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近87亿元;同比上升6.8个百分点,创3年来同期新高。
朱明表示,近期即将发布的电力体制改革配套文件以及未来将出台的“十三五”规划,要对这些问题统筹研究,加以解决。“十三五”时期,大幅度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重,实现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从补充能源向替代能源转变,应该是做好“十三五”规划以及行业管理的目标。
对于弃风限电问题,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处长李鹏透露,风电“十三五”规划目标、电价和政策措施还在研究中,将重点解决“弃风限电”问题,不限电地区风电装机建设规模有望上不封顶。有分析指出,这是我国政府加大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力度的表现,反之也或将引发新一轮装机热潮的到来,而结果可能造成弃风限电问题更加严重。
据李鹏介绍,弃风限电是制约风电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十三五”期间如不能有效地解决,对于整个行业发展就没有意义。李鹏认为,即使装机量增加,发电量不会增长,也将造成投资浪费,风电消纳不是技术问题,更多是利益分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