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风速与“智造”新局
在国家发改委19日下发的《关于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试点的意见(暂行)》中,可再生能源将在局域电网就近消纳、直接交易、享受优先发电权和其他鼓励可再生能源消纳的运行机制被重点提及。对应国家政策方向和高风速地区风资源相对饱和的现状,更加智能的风电装备和接近消费终端的低风速风电资源迎来发展契机。
在接触风机制造企业时中国能源网了解到,作为GE目前国内市场主推的大兆瓦风机,2.75-120智能风机叶轮直径达120米,转动时的扫风面积超过一个标准足球场。不仅如此,该款风机还获得全球知名的技术咨询服务机构之一的TÜVNORD所颁发的IEC型式认证,同时也得到国内权威认证机构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所颁发GB型式认证,成为国内单机容量最大的双认证机型。
GE中国可再生能源事业部总裁李枫在展会现场表示:“作为制造商,我们不能盲目地追求风机的‘高大上’,追求多装风机,而是需要考虑客户的实际需求。”事实上,面对中国市场激烈的竞争,让一款新型风机在中国市场安家并非易事,GE的这款2.75-120智能风机通过优化风机的位置和数量,可提高整个风场的发电量达20%。另外,客户还可以选择灵活的预制风塔,甚至可以用集装箱运输,现场组装,非常适用于道路设施不完善、地形复杂多样的偏远风场。
北方地区通过大规模的风电场开发传统风资源利用已经接近饱和,但我国可以利用的低速风电资源面积占全国风能资源的近70%,在南方等地低风速风场资源开发存在大量机遇。而在之前,复杂地形低风速地区的风资源开发曾经令人望而却步,远景能源率先进军,并成功研发系列低风速风机,引领了中国的低风速开发风潮。
另据媒体报道,随着风机产品制造升级和行业整体科技创新进程不断推进,国内其它风机制造商也都将目光投向适用于开发低风速地区的风机产品。通用电气(下称GE)推出了最新款的低风速智能风机产品,已在年初获得了中国市场的一笔大订单;华锐风电主推2MW低风速机组和运维服务系统;明阳风电的主打产品也是低风速发电机组,并主推低风速风电场设计。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风电投资企业将注意力放在低风速地区,风能资源利用则面临着新的挑战。远景能源副总经理王晓宇表示,复杂的山地地形占据了目前低风速地区资源可开发区域的大部分比例,低风速风电开发进入了复杂地形山地阶段。王晓宇指出,复杂地形带来的挑战,如果再叠加低风速条件,评估准确的风速水平更为困难。
低风速地区的一大挑战是,如何准确评估风速,进行微观选址。“复杂地形带来的挑战,如果再叠加低风速条件,评估准确的风速水平更为困难。”远景能源副总经理王晓宇表示,远景能源通过对多个低风速风电场项目的后评估发现,在低风速风电场设计过程中,0.1米/秒的风速误差会带来2.5-3%的发电量相对误差、1.5%资本金IRR(内部收益率)的绝对误差。
互联网思维助推理性繁荣
当前,风电市场在行业规模和资源利用等因素的影响下,正在从追求规模向竞逐成本转化,并将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智能和精细化管理。
风电市场曾经的“野蛮生长”,因缺乏统一的标准化资产评价体系和专业平台,市场竞争一直较为混乱。在风电的各个专业领域,从投资、设计、建设、运维到交易,对于开发商特别是中小开发商,常常由于缺乏相关的技术把控能力而走了不少弯路。例如,容易在低效的沟通中错失最佳规划方案,无法合理控制成本,无法及时识别项目各个阶段的风险等等,而这又会阻碍低成本资金的进入。
此外,由于缺乏专业的行业智库,开发商们面临的往往是想“问路”而无门的尴尬境遇。风电场的开发需要开发商、投资方、设计院、设备商以及建设方的多方通力配合,而各家风电企业多年来项目开发的经验却未得到有效的积累、碰撞、归纳、验证以及传承。
经过多年来风电人的不懈努力以及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客观诉求,以风力发电为最成熟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经济发展和能源规划的热点和趋势。这一新兴市场的高速稳健发展,不仅需要国家宏观政策的理性引导,也需要更为高效灵活的资本与资产管理模式,以及先进的技术创新来支撑。
促进中国风电行业从大到强的核心之一,是要充分利用基于大数据和物联网为基础的信息化、数字化技术与不断创新求变的互联网思维。为此,远景能源推出了全球首创的基于智能传感网、大数据、高性能计算和云服务的格林威治™云平台。该平台将资源评估、风场设计、资产管理等风电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信息化、数字化、互联化,为风电场构建一个全生命周期资产管理平台,实现对风场投资风险的准确度量与规避,提升风场投资回报率。经过测算,格林威治™云平台可以帮助客户提升风电场投资收益20%以上。
随着能源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人、人工智能和智能软件平台将成为核心要素。远景能源CEO张雷表示,能源互联网也会延续互联网行业发展的模式。将来也会有这样的平台性企业,能够把多维的世界统一到一维平面上,从而形成这么一个理性、繁荣的生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