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县长兴镇潘石村的龚先生日前致电“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反映,称长兴北部沿岸地区的风力发电机组在运行时,产生的“呜呜呜”噪声,影响了他们一家人的正常休息。尴尬的是,龚先生家距离最近的一台风机约320米,恰好超过了300米的噪声防治区域,因而没能享受到安装隔音窗的“福利”。龚先生说:前后20米,噪声能差多少呢?他认为噪声防治,还是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风越大风机声越吵7月5日,记者前往崇明长兴潘石村了解情况。
车行在潘园公路上,远眺北侧沿岸,能清晰地看到一排“风车”耸立,景致壮观。在龚先生的指引下,记者沿着潘石北路一路向北,走到路的尽头就是龚先生家所在的潘石村11队。此时,岸线上的这排风车已近在眼前,与东西向排列的村民房子平行,中间仅隔着一片田地。从居民房子处看过去,一台台风机之间,间隔颇有些距离;巨大的风车叶片下方,能清晰地看到立柱上写着“申能新能源”的字样。可是,当天天气燥热,并没有什么风。记者目力所及,几台风机叶片均纹丝不动。几名闻讯赶来的村民告诉记者,直至记者赶到之前的一个小时,风机都在正常转动。7月4日晚上,风挺大,风机吵了一宿。从几位村民口中得知,通常风力达到三、四级时,风机就会工作。转动时,会传出一种低频的噪声,有村民形容为“嗡嗡声”,有居民则描述为“呜呜声”,与飞机飞过的声音很相似。偶尔,还会夹杂着叶片随风向调整发出的“吱吱声”。离风机最近的两排房子听得最清楚。白天尚好,而农村的晚上异常安静,噪声听起来尤其真切。加上整晚不停,吵得人非常烦躁,尤其是年纪大的,无法入睡。每年的夏季和冬季,岛上有季风,是风力发电的“高峰”,也是噪声的“高峰”。
村民告诉记者,风小的时候尚能忍受,风越大声音越吵。风大的时候,风机声、风声,“呜呜的,就像有架飞机在头顶盘旋……”界线划定依据是环评村民告诉记者,潘石村、建新村附近的这批风机是2014年7、8月份开始运转的,当时就出现了噪声。不过,村里称这些风机尚在调试,噪声问题等正常运营了会有个解决方案;而且,支持绿色环保,也是大家应该做的。2015年,村里告诉大家,风力发电项目的建设方申能集团将为风机周边300米范围内的村民安装隔音窗。
龚先生指着村里一条东西向的水泥小路告诉记者,这条路大约就是300米的“界限”所在处。路以北的村民家,大多数被圈进了隔音窗的安装范围。一路之隔的南侧,村民则无此待遇。记者在现场看到,路北侧,距风机300米范围内的人家稀稀拉拉并不多;而路南侧,村宅相对密集。站在龚先生家朝北侧看过去,可见一左一右两个风机,中间一片农田,毫无阻隔。左侧的,看起来近一些,龚先生告诉记者,这个距离大约为320米,恰好超出了300米范围。“就差这么点距离,中间又没啥遮拦的,你说噪声会有明显区别吗?”记者找到了长兴镇规划环境建设保护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之所以圈定300米,并非是“拍脑袋”,而是有依据的,依据是这个风能项目的环评批复中,将风机周围300米范围列为“噪声敏感区域”。
并且,上海其他区域的风电项目采取的也是类似的降噪措施。2015年上半年起,申能集团就开始落实环境敏感区域内的降噪措施,共涉及长兴镇11个村,目前已为115户村民装上了隔音窗。噪声监测将进行第二轮由于认为300米“一刀切”不合理,今年起,龚先生以及部分路南侧一排的村民多次投诉,希望能考虑实际情况,帮他们也装隔音窗。在与村民多次接触后,长兴镇日前提出了解决方案:在300米范围外,对村民反映较为集中的区域选点,进行噪声监测。如果超过白天60分贝、夜间50分贝的标准,将与300米范围内一视同仁。
村民们对这一方案表示认可。在崇明县环保局的安排下,6月30日,环保部门已对潘石村、建新村、创建村等村区域的11个监测点进行了噪声监测。报告将在7月11日出来。崇明县环保局表示,到时候将根据监测结果,如果噪声超标,立即协调申能公司安装隔音窗。如果不超标,也将做好相关村民的思想工作。不过,在采访时,一些村民反映,6月30日这一天风力并不大,不能说明噪声扰民的程度。据了解。对此,长兴镇规保办也承诺,愿意与村民们协商,再选个风大的日子进行噪声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