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年来风电开发规模不断扩大,中国风电产业发展迅猛,涌现出一批实力较强的风电企业,并开始进军美国市场。这引发了美国国内的不同声音,有人担心中国企业的到来会对美国相关产业和就业造成威胁。中国风电企业进入美国市场不仅有利于中国风电企业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促进美国风电及清洁能源市场的持续发展,对双方来说是双赢。
“金风”吹拂 美国人心态复杂
近年来,以新疆金风科技公司为代表的中国风电企业开始逐步进入美国市场,为美国风电行业带来了活力,同时也引发美国国内的不同看法和矛盾心态。支持者表示,应欢迎中国厂家进入,以带动创造更多绿色就业机会,并加快美国采用可再生能源的步伐;反对者则认为,这将对仍处于萌芽期的美国风能行业就业和利润造成威胁。
俄亥俄州民主党参议员希罗德·布朗今年在对风能提供联邦补贴的辩论中表示:“当中国企业在美国清洁能源产业中占据领先地位时,我们不能坐视不理。”
其实,美国风能产业并非完全拒绝国际参与。除了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当前美国市场上的领导者还包括丹麦Vestas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日本三菱公司和印度Suzlon公司。这些公司并未像中国公司那样受到质疑,其主要原因在于美国人认为这些公司并未受到本国政府的资助。批评人士认为,中国风电企业从政府获得了低利率贷款和其他形式的诸多帮助,不利于市场的公平竞争。
这些争议近来不断体现在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的案例上。去年底,中国能源企业第一能源集团(A-Power Energy Generation Systems)宣布在西得克萨斯州实施15亿美元的风力发电场计划。批评者认为,该项目仅有4.5亿美元符合奥巴马政府为可再生能源项目拨出的联邦刺激资金资格;但同时,该项目在美国只创造了几百个建造和维修工作岗位。
为了消除对工作岗位的争议,该公司与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于去年8月份达成一项协议。该协议确保得克萨斯州的风力发电场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涡轮塔、一些涡轮的外壳和巨型水轮机叶片在内将由美方供应。中方公司还表示,希望从美国企业购买多达5万吨的钢铁用于得克萨斯项目建设。不过,即使作出这些让步,美国仍有一些人持怀疑观点,他们担心中国制造商在风力发电领域经验太浅,难以保证未来几十年风力电场设备可以按预期运行。
本土开拓 “美国制造”受认可
中国风电企业正在经历与20世纪80年代日本汽车制造商进入美国汽车市场所遭遇的相似状况,对中国企业的抵触情绪使金风科技等风电企业开始思考如何让美国市场更容易接受。为此,这些企业采取了本土化策略,努力表现出明显的美国面孔,并积极突出其对美国市场和就业的贡献,而不仅仅是从中国进口低成本的设备。
中国新疆金风科技公司目前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五大涡轮机制造商,为进军美国市场,该公司积极促进与当地的融合。目前该公司已经成立了美国金风公司,并聘请当地专业人士为公司服务。美国金风公司工程副总裁斯科特·罗兰是得克萨斯人,曾是波士顿风力发电场开拓者第一风能公司(First Wind)的工程师。他表示:“金风正在向这个方向努力,我们要建设一个有机的、北美的组织。”
金风公司还在芝加哥设立了销售办事处,至今已雇用了十几名管理人员、工程师和其他员工,绝大多数是像罗兰一样,已经在风力发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美国人。这些人当中包括蒂姆·罗森茨韦克,他是该公司新就职的首席执行官,而且是第一风能前财务总监。罗森茨韦克说:“我们的目标是本土化,为这里创造就业机会和在美国投资,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获得同等看待。”
目前包括GE在内的美国风能制造业许多产品已经是在美国之外完成,美国风能协会估计,如今在美国竖立一个普通风力涡轮机其50%的部件都来自进口,但是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仍然可能被用不同的标准评判。因此,中国企业要特别注意突出为美国市场创造的就业机会。在罗森茨韦克参观该公司在明尼苏达州的3个试点涡轮机时,随行人员特别介绍了机器组件的“美国制造”。据估计,明尼苏达试点项目近1000万美元的投资中有620万美元投向了美国的人力和制造业。罗森茨韦克表示,他的团队在想方设法将更多的工作在美国完成。
“金风”吹拂 美国人心态复杂
近年来,以新疆金风科技公司为代表的中国风电企业开始逐步进入美国市场,为美国风电行业带来了活力,同时也引发美国国内的不同看法和矛盾心态。支持者表示,应欢迎中国厂家进入,以带动创造更多绿色就业机会,并加快美国采用可再生能源的步伐;反对者则认为,这将对仍处于萌芽期的美国风能行业就业和利润造成威胁。
俄亥俄州民主党参议员希罗德·布朗今年在对风能提供联邦补贴的辩论中表示:“当中国企业在美国清洁能源产业中占据领先地位时,我们不能坐视不理。”
其实,美国风能产业并非完全拒绝国际参与。除了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当前美国市场上的领导者还包括丹麦Vestas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日本三菱公司和印度Suzlon公司。这些公司并未像中国公司那样受到质疑,其主要原因在于美国人认为这些公司并未受到本国政府的资助。批评人士认为,中国风电企业从政府获得了低利率贷款和其他形式的诸多帮助,不利于市场的公平竞争。
这些争议近来不断体现在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的案例上。去年底,中国能源企业第一能源集团(A-Power Energy Generation Systems)宣布在西得克萨斯州实施15亿美元的风力发电场计划。批评者认为,该项目仅有4.5亿美元符合奥巴马政府为可再生能源项目拨出的联邦刺激资金资格;但同时,该项目在美国只创造了几百个建造和维修工作岗位。
为了消除对工作岗位的争议,该公司与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于去年8月份达成一项协议。该协议确保得克萨斯州的风力发电场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涡轮塔、一些涡轮的外壳和巨型水轮机叶片在内将由美方供应。中方公司还表示,希望从美国企业购买多达5万吨的钢铁用于得克萨斯项目建设。不过,即使作出这些让步,美国仍有一些人持怀疑观点,他们担心中国制造商在风力发电领域经验太浅,难以保证未来几十年风力电场设备可以按预期运行。
本土开拓 “美国制造”受认可
中国风电企业正在经历与20世纪80年代日本汽车制造商进入美国汽车市场所遭遇的相似状况,对中国企业的抵触情绪使金风科技等风电企业开始思考如何让美国市场更容易接受。为此,这些企业采取了本土化策略,努力表现出明显的美国面孔,并积极突出其对美国市场和就业的贡献,而不仅仅是从中国进口低成本的设备。
中国新疆金风科技公司目前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五大涡轮机制造商,为进军美国市场,该公司积极促进与当地的融合。目前该公司已经成立了美国金风公司,并聘请当地专业人士为公司服务。美国金风公司工程副总裁斯科特·罗兰是得克萨斯人,曾是波士顿风力发电场开拓者第一风能公司(First Wind)的工程师。他表示:“金风正在向这个方向努力,我们要建设一个有机的、北美的组织。”
金风公司还在芝加哥设立了销售办事处,至今已雇用了十几名管理人员、工程师和其他员工,绝大多数是像罗兰一样,已经在风力发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美国人。这些人当中包括蒂姆·罗森茨韦克,他是该公司新就职的首席执行官,而且是第一风能前财务总监。罗森茨韦克说:“我们的目标是本土化,为这里创造就业机会和在美国投资,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获得同等看待。”
目前包括GE在内的美国风能制造业许多产品已经是在美国之外完成,美国风能协会估计,如今在美国竖立一个普通风力涡轮机其50%的部件都来自进口,但是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仍然可能被用不同的标准评判。因此,中国企业要特别注意突出为美国市场创造的就业机会。在罗森茨韦克参观该公司在明尼苏达州的3个试点涡轮机时,随行人员特别介绍了机器组件的“美国制造”。据估计,明尼苏达试点项目近1000万美元的投资中有620万美元投向了美国的人力和制造业。罗森茨韦克表示,他的团队在想方设法将更多的工作在美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