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都去哪了?这位“能顶起半边天”的女汉子,面对家人既心痛又愧疚,总觉得亏欠他们的太多,就连多次陪女儿出去玩的许诺总是实现不了。不过女儿现在已理解了她的工作,父母和丈夫更是始终力挺她的工作。当然,宗秀梅也希望能多一点时间陪陪家人,但是认真和负责常常让时间从她的办公桌上偷偷地溜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全年共到货风机、塔筒、叶片各512套,为百万顺利投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啃下“百万”这块硬骨头
海原风场海拔在2200至2600米之间,冬季最低气温达零下20℃至零下35℃,年平均降雨35余次、降雪10余次以上,有效施工期短。月亮山三、四期项目大部分基础地质为岩石,建设难度极大。曹洼第二风电场部分项目风机基础地质为湿陷性黄土,风机基础需桩基处理,施工工期长。在2014年初务虚会上,宁夏新能源公司对这些困难做了全面分析,细化工作计划,初步确立了投产60万千瓦,力争70万千瓦的目标。
总经理李长军带领副总经理徐士利、张兴,常驻现场抓建设。积极探索风电升压站新型设计方案,在月亮山第二风电场中首次采用预装式升压站,从开工到建成较普通升压站缩短3个月工期,大大推进了项目建设步伐,把引领、管控、督促作用做到了“极致”。
“要是经过汽车站, 脑海就有一个想法——扒上车回家!”华电国际项目经理李艳青半开玩笑地说。工程建设最紧张的时期,工程技术部和项目部十几名建设者放弃了节假日,连续三四个月奋战在工程一线。为了解决月亮山三期部分道路、风机平台和风机基础地质为岩石,靠近林场不能采取爆破处理,施工难度大的问题,经过多次尝试,采取了破碎锤机械突破,历时6 0 天前所未有地艰难施工, 完成了道路及风机基础建设。同时采用马帮驮运,完成35千伏线路基础砂石料、铁塔线材及导线等物资运输。
笔者来到海原曹洼八期项目施工现场,正赶上一号风机的叶轮组吊。山顶寒风凌厉,身着棉大衣,依然能感觉到透心凉。可建设者们早就习惯了寒冷的礼遇,嘴唇干裂有血丝,脸颊黑里透着红。他们完全不在乎个人形象,人人各负其责。有拉着安全绳随吊车移动叶片的,有大声指挥桨叶与轮毂对接的,有在轮毂里面佝偻着身躯打力矩的。叶轮组装好后,如何安全地把安装有3支桨叶、直径82米的叶轮与主机舱对接,成为机组吊装的关键一环。通过仔细调整500吨主吊吊臂的角度和高度,吊装前实时测控风速等措施,做好吊装前的准备工作。按预定方案实施吊装,采用两台履带吊机并肩拼吊,用两根防风绳保证吊装方向,第三根防风绳反向稳固,保证了安全作业。耗时整整5个小时,最终成功完成叶轮吊装。
在寒风肆虐的海原大地,建设者们以驭风而舞者的精彩风姿,硬是把512台风机逐个插上山顶,首创一年内一家公司在一个区域投产风电70万千瓦的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