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和《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一)发展现状。近年来,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初步统计,2010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3266亿元,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材料、节能环保产业比重达到80%,在血液制品、生物医药、生物育种、新型合金材料、智能电网装备、生物能源等领域具有一定的技术和产业优势。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为主的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郑州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全省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居全国第四位,一批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先后在我省建设生产基地。创新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拥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77家,其中国家级16家;省级以上工程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66家,其中国家级7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2家,其中国家级7家。一批行业关键技术实现了突破。
但是,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发达省份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突出表现在:一是产业规模小。2010年全省高技术产业规模仅占全国的1.8%,仅相当于广东省的6.6%、江苏省的8.4%。二是创新能力弱。2010年全省发明专利授权量1498件,占全国发明专利授权量的1.88%,仅为广东省的1/10。三是研发投入不足。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0.9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84个百分点。四是科技人才匮乏。全省科技人员总量只占全国的2.52%,仅相当于广东省的7.8%、江苏省的17.6%,尤其是高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缺乏问题突出。
(二)面临的形势。从国际看,新技术、新产业迅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仍然是支撑经济长周期增长的主导力量,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处于突破阶段,正在成为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世界各国纷纷调整发展战略,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力图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从国内看,国家把“十二五”时期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夯实发展基础、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时期,加大扶持力度,陆续出台财政、税收、市场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各省(区、市)纷纷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十二五”期间的发展重点,出台扶持政策,抢占发展先机,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国内新兴产业进一步深化布局调整,部分新兴产业从沿海发达省份向中西部有条件地区转移的步伐加快。
从我省看,中原经济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明确提出支持中原经济区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我省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省拥有一亿人口,尤其是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消费需求将持续上升,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传统优势产业快速转型升级,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基础。
总体判断,“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优势、壮大规模的关键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存在严峻挑战。特别是国内各地所选择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重点雷同,个别产业已经出现盲目建设、低水平产能过剩,推动产业发展的难度加大。因此,必须加强统筹规划和政策引导,发挥自身优势,顺应产业发展规律,明确发展目标、重点方向和主要任务,采取有力措施,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基本思路、主要原则和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