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新能源汽车产业。以纯电驱动为技术发展主导方向,重点突破电池生产核心技术,培育动力电池产业链,以电池突破带动整车发展;以示范运营促发展,重点实现混合动力客车产业化,推动纯电动客车、电动乘用车等产业发展;积极探索新能源汽车电池租赁以及充/换电等多种模式,形成完善的商业市场推广模式。到“十二五”末,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达到50亿元左右,建成国内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动力电池。以提高可靠性和能量密度、降低生产成本为主攻方向,重点开发新型动力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积极开发三元/多元复合等正极材料,发展动力电池产业链,建设国内先进的动力电池产业基地。鼓励发展超级电容技术及产品。
专栏11 动力电池产业创新发展工程
———动力锂离子电池:重点提高动力电池的一致性、比能量和安全可靠性,加快突破锂离子动力电池成组技术,努力扩大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规模。实施20亿安时动力锂离子电池等产业化项目。
———关键材料:加快发展磷酸铁锂、钴酸锂、锰酸锂、三元/多元复合等正极材料、中间相炭微球等负极材料、隔膜、六氟磷酸锂等电解质与添加剂、电池管理系统等配套电池材料及产品,实施7000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1亿平方米电池隔膜、6000吨电解液等项目。
———新能源汽车整车。依托整车企业,加快混合动力客车、纯电动整车产业化进程,增加车型储备,争取更多的产品型号进入公告,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到2015年,力争形成年产25万辆新能源汽车、场地专用电动汽车生产能力。
专栏12 新能源整车创新发展工程
———新能源整车:努力提高车身结构和材料轻量化技术水平,重点突破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积极推动电动客车、电动乘用车、电动场地车等整车产业化。实施2万辆纯电动客车、8万辆纯电动商务车、6万辆纯电动微车、10万辆纯电动场地专用车等产业化项目。
———示范推广:以郑州、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市为重点,进行城际电动公交车示范运营;以郑州、洛阳、新乡、三门峡、南阳、信阳、许昌等城市为重点,开展纯电动出租车示范运营;在市政、电力、邮政等领域进行专用电动汽车示范运营;在旅游景区开展场地专用电动汽车示范运营。
(五)新材料产业。适应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需要,发挥我省资源和原材料优势,以高性能化、轻量化、绿色化为主攻方向,突破关键技术,重点发展新型合金材料和新型功能材料,加快发展高品级超硬材料及制品,跟踪发展纳米、超导、智能等新材料,提升新材料产业发展水平,引导全省材料工业结构调整。“十二五”期间,新材料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成为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新型合金材料。以轻质、高强、大规格为主攻方向,积极开发高性能铝合金,加快发展镁合金制备及深加工、高性能钛合金及大型板带材,推进铝镁合金生产基地建设。合理利用钼矿资源,发展钼钨深加工产品。针对市场需求,积极发展高品质特殊钢和高温合金材料,培育千亿元规模的新型合金材料产业。
专栏13 新型合金材料产业创新发展工程
———铝合金:重点发展轨道交通、电子、汽车、航空用高强高韧铝合金板材、锻件、型材等产品,突破大型高性能铝合金预拉伸板制造、复杂断面铝合金型材挤压等轨道交通和汽车用铝合金加工技术。实施年产60万吨高精度铝板带箔、15万吨高性能铝型材加工、33万吨高性能铝合金等项目。
———镁合金:重点发展镁铝、镁锌、镁锰等高品质镁合金,交通工具及电子产品用镁基复合材料、高性能镁合金挤压型材及铸件等,开发宽幅薄壁镁合金型材成形、高纯镁合金无污染熔炼、表面处理等镁合金加工技术。实施年产20万吨镁合金型(板)材、10万吨镁铝合金、2万吨挤压型材及压铸件等项目。
———钛合金:重点发展航空、船舶和核电等重点工程用各类管板带材、锻件等钛合金产品,加强高精度钛带材生产、大型钛合金铸锻件加工、钛合金短流程工艺等钛合金加工技术研发。实施年产1﹒5万吨海绵钛、2000吨钛精铸件、2000吨钛设备及构件等项目。
———钨钼合金:重点发展高纯钼钨靶材、特种钼钨合金制品、纳米级氧化钼等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多金属复合掺杂等钼钨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实施年产1﹒5万吨仲钨酸胺、8000吨钨钼制品深加工等项目。
———新型功能材料。着力提升高性能纤维规模化制备水平,推动特种纤维开发及产业化。强化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大力发展新型特种玻璃。加快产业化步伐,扩大高纯稀有金属及靶材、磁敏材料、特种橡胶、高端特塑性弹性体、特种工程塑料等特色优势产品的规模,积极发展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新型半导体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
专栏14 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创新发展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