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能是洁净环保的可再生能源,人类对风能的利用至少已经有3000年历史,由于受到当时经济、技术方面的因素制约,风力发电技术发展缓慢。19世纪70年代世界爆发石油危机之后,欧美等发达国家为寻找能够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投入了大量的科研经费与激励政策研制风电机组。二十世纪,风力发电事业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风电机组单机发电量从最初的kW级发展到现在的MW级,从最初的小型离网型单机发展到现在大型并网型机组。从最初的木制叶片、固定轮毂及侧偏尾舵调速发展到现在的玻璃纤维片、定桨距或变桨距以及偏航对风调节系统。
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2012年3月7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全年新建风力发电设备的装机总容量排名首位的是中国(16.5GW),比排名第二的美国(5.12GW)多出2倍多。这意味着中国的装机总容量远超美国,是世界第一风电大国。
从目前的发电方式的碳排量来看,煤发电为275g,油发电为204g,天然气发电为181g,风力发电为20g。风力发电的碳排量相比之下小得多。除水电外,风电是开发技术最成熟、开发成本最低,也是未来最具大规模价值的可再生能源之一。
中国“十二五”规划提出的100GW风电装机目标中,将有至少20GW的份额属于低风速风电场。譬如,广西的风场大部分属于低风速区,近期开发的力度加大,而在广西风力发电规划项目选定的96个风电场选点中,桂林占了48个,可以说,桂林是广西风力发电开发的重点。
建立风场的首要任务就是要选择适合于风场地域特点的风电机组。譬如,为适应桂林地区的特殊运行环境,必须要求风电制造企业调整原有设计方案,并提供调整方案后样机的试验数据,以保证调整方案的合理性。在风场的运行过程中密切关注风电机组设计方案中较为薄弱的环节,提高风电机组运行的可靠性。由于近年来风电发展迅速,部分生产企业急于占领市场,忽略对调整方案样机的测试与试验,给风电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本文结合在广西地区低风速风区的工作实践经验,主要讨论风场选择风电机组及运行维护应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风电机组叶片审查
(1)翼型方案审查
低风速区需更优化的叶片,在更低的风速下吸收更多的风能。
风电机组叶片作为风电机组的核心部件之一,其性能质量直接影响整体机组的效率,设计合理的叶片是保证风电机组正常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叶片制造成本占风电机组设备的20%-30%,因此提高叶片的性能一直是风电技术研究的方向。叶片的气动设计包括外形设计及气动性能计算,气动外形设计决定了风能利用效率,气动性能计算是评价叶片外形设计的关键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