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人民政府发布《唐山市海上风电发展规划(2022-2035年)》《唐山市海上风电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文件指出:到2025年,唐山市累计新开工建设海上风电项目2-3个,装机容量300万千瓦;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初具基地化、规模化,累计总投资达到50亿元以上。到2035年,累计新开工建设海上风电项目7-9个,装机容量1300万千瓦以上,唐山市海上风电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和服务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累计总投资达到300亿元以上,建成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海上风电产业装备制造基地。具体公告如下:
“十四五”时期,是能源低碳转型重要窗口期,是为力争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打好基础的关键 时期,更是我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三 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宏伟目标的重要时期。为科学开发 利用我市较为丰富的海上风能资源,推动我市海上风电及相关产 业有序加快发展,协同推进能源低碳转型与供给保障,加快构建 绿色能源体系,依据国家、省相关规划政策和《唐山市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唐 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唐山市绿色能源体系发展规划〉〈唐山 市绿色能源体系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唐政字〔2022〕83 号)要求,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规划期:近期为 2025 年,远期展望至 2035 年。
一、发展现状与形势
(一)我市发展基础和优势 海上风能资源较为丰富。
我市临近海上 100 米高度层年平 均风速基本在 7.0 米/秒以上,海岸线向海 10 公里以外风速基 本在 7.4 米/秒以上,受台风影响小,海上风电年等效利用小时 数在 3200 小时左右。近海风能资源可达 120 万千瓦,深远海 风能资源可达 1550 万千瓦,海上风能开发潜力大。目前,我市 已建成投产海上风电项目 1 个,装机容量 30 万千瓦,是河北省 唯一开发建设海上风电项目的城市。
风电接入和消纳能力强。唐山电网是国网冀北电网的主要组 成部分,北联承德电网,东接秦皇岛电网,西靠天津、北京电网。 按照国网唐山供电公司统计口径,2021 年唐山市全社会用电量 累计912.13 亿千瓦时,全口径电厂发电量为470.05亿千瓦时, 电力就地消纳空间大。到 2025 年,唐山电网将建成以地区 500 千伏电网为主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为大 规模新能源接入提供坚实保障。
海上施工条件相对优越。渤海为陆架浅海盆地,海底地势平 缓,唐山海岸线向海 100 公里范围内,水深介于 14~30 米, 大容量海上风机及升压站基础、海缆敷设等海上风电核心要素的 施工难度小、综合造价低,项目建成后运行维护费用显著减少, 适宜大规模、基地化开发海上风电。
装备制造产业实力雄厚。我市是国家首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 型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装备制造业门类齐全、底蕴深厚。“十 四五”期间,我市将坚持制造强市、质量强市,围绕打造特色鲜 明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谋划建设先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建 设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有利于推动风电及相关产业向产 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
(二)机遇和挑战
1.发展机遇。风能资源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是新 能源领域中技术成熟、最具规模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发 电方式之一。从全球看,随着风电技术日渐成熟、单机容量不断 增大、发电成本大幅降低,海上风电已成为潜力较大的风电发展 新领域,发展前景广阔。2021 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21.1 GW,同比增长 2 倍,占全球新增风电装机的比重达 22.5%,创历史最大增幅;全球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 57 GW,同比增长 58%,在全球风电总装机中的占比上升到 7%。 从国内看,我国海上风电从小规模示范发展到大规模集中开发的 阶段。2021 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 1690 万千瓦,占全球 新增海上风电装机的 80%;累计装机 2777 万千瓦,连续第三 年位居世界首位。国家《“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明确 提出“有序发展海上风电”,为海上风电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规划支 撑。从我市看,“十四五”及以后一个时期,我市电量需求仍将保 持平稳较快增长。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及新旧动能转换,预计我市 2025 年、2030 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 1000 亿千瓦时、1300 亿千瓦时,预计到 2030 年唐山的区外受电需求将突破 800 亿 千瓦时,可为我市海上风电等新能源电力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2.面临挑战。现阶段,我国基本已形成完整的海上风电产业 体系,项目开发运营成本持续下降,但全部实现平价上网尚有不 足。2020 年以来,海上风电项目取消中央财政补贴,“十四五” 成为海上风电全面转向平价的关键时期,风电开发市场面临着加 快提效降本压力。“碳达峰、碳中和”以能源清洁绿色替代为标志, 以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为根本,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 统性变革。2021 年,我市新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约 1%, 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约 2 个百分点,面临的绿色低碳转型压力较 大。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