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电 2021 年国补结束,正式进入平价时代。2021 年 6 月 7 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 2021 年新能源上网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指出 2021 年起,新备案的陆上风电项目中央财政不再补贴,实行平价上网;新核准(备案)的海上风电项目,上网电价由当地省级价格主管部门制定,具备条件的可通过竞争性配置方式形成,上网电价高于当地燃煤发电基准价的,基准价以内的部分由电网企业结算。鼓励各地出台针对性扶持政策,支持光伏发电、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光热发电等新能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目前广东、山东、浙江、上海已发布明确的海上风电地方补贴政策,随着海上风机价格不断下探及施工成本逐步降低,海上风电有望成为我国风电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我国海上风电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勘探设计、设备研发制造和工程建设运营经验的逐步积累提升情况下,造价逐步下降,江苏省平均建造成本为 14400-16300 元/kw,广东省海上风电平均造价为 16200-17600 元/kw,福建省海上风电平均造价为 17300-18500 元/kw。由于沿海各省风资源条件、海床地质条件以及施工条件不同,导致各省海上风电实现平价所要求的发电量水平以及单千瓦造价不同,江苏省、山东省、浙江省南部海风平价要求的单千瓦造价范围在 1 万元左右,广东省东部和福建省海风平价所要求的单千瓦造价范围在 1.4万元左右,未来江苏省凭借更优的海床建设条件、广东省凭借更高的上网电价、福建省凭借更高的利用小时数有望率先实现平价。
海风竞配情况:2022 年海南、广西、山东等前期海风存量项目较少省份海风项目竞配及招标进展推进迅速,2023 年广东、福建相继启动新一轮海上风电项目竞配,其中广东省启东省管海域项目 7GW,国管海域项目 16GW(遴选出 8GW 项目作为前期示范项目),福建省启动 2GW 竞配,均为原十四五各省并网规划以外新增量,截至目前,各省待建项目超 60GW,其中广东占比近一半。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深海风资源容量约 10 亿千瓦,相当于两倍的近海风资源,发展潜力巨大。根据国际标准,风电项目的水深在 0-30m 属于浅水、30-60m 属于过渡段(深浅水)、60m 以上属于深水,离岸 50km 属于近岸,离岸 50km 以上属于离岸。在深远海域建造风电机组,既可以充分利用更为丰富的风能资源,也可以不占据岸线和航道资源,减少或避免对沿海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具有巨大的开发优势。从已规划项目离岸距离来看,以广东海风项目为例,阳江青洲一、二、四、五、六、七项目离岸距离已经达到 50-70km。
2023年 2 月,在 2023 年中国风能新春茶话会上,国家能源局表示,今年将出台《深远海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2022 年 9 月份上海公布 4.3GW 首批深远海海风示范项目;广东潮州规划 43GW 深远海项目;2023 年 5 月广东省首次对国管海域启动大规模海上风电项目竞争配置工作,共计 16GW。2023 年 6 月海南万宁漂浮式海上风电试验项目一期工程 10 万千瓦样机工程 EPC 总承包完成招标。随着后续以广东为带边的首批深远海竞配项目落地。
出口情况
国内风机招标价格受益于大型化持续下降,海外风机厂由于原材料价格面临巨额亏损,中国风电整机“出海”正当时。维斯塔斯 2022 年实现营业收入 144.86 亿欧元,同比下降 7%,毛利率从 10%下降到 0.8%,仅剩 1.18 亿欧元,EBIT 为-11.52亿欧元,为近年来首亏;西门子歌美飒持续亏损,2022 财年公司营收同比下降 3.8%至 98.1 亿欧元;净利润为-9.4 亿欧元,去年同期为-6.27 亿欧元;GE 可再生能源部门 2022 年亏损 22.4 亿美元,同比扩大了 182%(2021 年为亏损 7.95 亿美元);订单 147 亿美元,同比下降 19%;营收 130 亿美元,同比下降 17%。
彭博新能源财经数据显示,2022 年金风科技以 12.7GW 的装机容量位居全球第一,时隔六年再次登顶全球。维斯塔斯(Vestas)以 400MW 的微小差距位居第二,通用电气和远景能源分别排名第三、第四。西门子歌美飒(Siemens Gamesa)和明阳智能并列第五,2022 年装机容量均为 6.8GW,运达股份紧随其后排名第七。
2022 年国内风电机组出口 610 台,容量为 2287MW,同比下降 30%。截至 2022年底,中国风电整机制造企业已出口的风电机组共计 4224 台,累计容量达到11929MW,其中陆风风机 11439.2MW,海风风机 489.8MW。随着国内风电技术的逐步完成国产化替代,国内风电实现跨越式发展,无论从产能还是度电成本,国内风电整机企业已经已经站在了第一梯队,出口大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