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查资料 >发展规划 > 《常州市“十二五”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常州市“十二五”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2010-12-22 来源: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浏览数:4330


  4.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打响常州产业品牌。生物医药重点发展肝素钠系列产品、生物技术抗肿瘤药等品种;医疗器械重点发展骨科内植物、腔道吻合器、血液透析器、数字化微创设备;化学药品重点发展抗肿瘤药、心血管系列药物、消化系统药物、精神系统药物等药物。

  5.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节能装备和节能产品制造、环保装备和环保产品制造、资源综合利用以及节能环保服务等行业。节能重点发展LED、LED照明灯、光电耦合器和显示器、电力电子器件;环保大力发展垃圾焚烧、污水处理、余热锅炉、除尘、脱硫脱硝设备和环保产品制造,发展高效、环保型的水处理剂产品;资源循环利用加快发展和提升工业“三废”综合利用和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关键技术及产品;节能环保技术服务要以节能与环境保护系统集成工程为重点扶持骨干企业做强做大,加快发展节能低碳材料的研发生产和示范应用。

  6.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重点发展通讯导航、金融机具、电子衡器、数控机床等嵌入式软件产品,提高装备制造业机电一体化水平;重点发展金融、财政、住房、财务管理、信息安全、医院管理等领域的软件产品;突破信息增值服务和文化创意产业应用软件,发展网络游戏软件、大型数字动画软件、动画引擎、游戏开发工具软件。重点发展软件外包服务和工业设计服务,承接国内外软件开发,重点发展日韩外包业务,积极开拓欧美市场,同时兼顾国内外包业务。

  7.物联网产业。重点发展微机电传感器MEMS、称重计量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RFID射频识别装置等传感器;大力发展传感网无线通信系统、水文无线传感网、以视频为主的高智能化音视频传感网、高智能视觉传感器和高智能视觉传输协议、矿用人员安全监测系统、无线传感网家电控制系统、实时在线智能监测与控制系统、雷达卫星影像处理平台监测系统、智能门锁系统和智能照明系统等。

  (二)产业规划布局

  根据市委、市政府加快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的有关要求,为转变发展方式、开启二次创业,努力将常州建设成为全省创新型经济发展先行区,在新一轮的跨越发展中走在前列,抢占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实力,新兴产业规划布局在突出加快“一核八园”(即科教城,创意、生物医药、光伏、新能源车辆、风电、半导体照明、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功能新材料等八大新兴产业专题园区)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光伏产业以高新区、金坛市和武进区为主,高端装备制造业以高新区、武进区、钟楼区、溧阳市和戚墅堰区为主,新能源汽车、物联网、动漫等产业以高新区和武进区为主,智能电网以高新区、溧阳市和钟楼区为主,节能环保产业以高新区和武进区为主,新材料产业以高新区、武进区和钟楼区为主,风电装备产业以武进区和溧阳为主,新医药产业以高新区和天宁为主的产业布局。

  五、加快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工作举措

  (一)优化产业布局,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一是集中资源加快园区建设。科学规划产业园区和基地的功能定位,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和规模发展,引导市场向规划预期的方向和目标配置资源,加快形成优质资源的集聚效应。强化新兴产业基地(园区)发展规划的空间约束功能,按照全市新兴产业专项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推进产业向园区聚集,项目向园区集中,通过集聚集约集中发展,促进园区健康快速发展,做大做强,凸显区域竞争优势。二是突出重点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抓住国家和省正大力推进新兴产业领域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的契机,依托“一核八园”的产业布局,集聚资源,选择有主导产品、有创新能力、有发展潜力、产业特色鲜明的园区申报国家级和省级特色产业基地,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源。推动项目、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向特色产业基地集聚,形成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

  (二)加强招商引资,大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一是加大有效投入,抓在建项目。对已经列入省、市级盘子的新兴产业重大项目,明确一个牵头部门主抓,确保列入盘子的项目快开工、早投产。围绕国家、省、市新兴产业确定的重点领域和发展方向,每年组织实施一批新兴产业重大项目,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为主要特色的新兴产业产品结构体系,打造产业优势。实施一批用新兴产业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项目,促进新兴产业在传统产业中的运用,提高传统产业的质量档次和技术水平,扩大产品的应用面,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二是加快兼并重组,抓龙头企业。鼓励有一定技术优势和产品规模优势的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引导企业树立优势互补、共生共荣的理念,完善产业链生产环节,形成系列产品规模效应,提高产业集中度。每个产业重点培育壮大5-10个有市场、有潜力、有核心技术的龙头企业。三是加大招商引资,抓战略引进。围绕对接国家和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进一步加大对国际、国内500强等战略投资的对接引进力度,进一步加强与央企的对接沟通,依托优势资源和优势企业,加大有利于新兴产业集群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基础性、核心配套产品或关键配套环节项目的引进,带动配套体系的完善。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重大建设项目及相关技术,积极承接与吸纳国内外新兴产业和研发机构的转移。形成开工一批、在建一批、竣工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

  (三)强化科技创新,加快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提升新兴产业发展水平,科技创新是根本。组建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集成创新资源,集中力量开展科技攻关,着力突破新兴产业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一是加快新兴产业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抓住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创新型园区的机遇,整合资源,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加快科教城、“两站三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传感网国家重点实验室、孵化器建设,为新兴产业尽快培育壮大提供有力的平台支撑。二是强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品牌战略工程。鼓励企业继续加强自主创新,组织实施前沿性技术研究、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等,着力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三是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积极引进相关领域的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探索和建立人才团队培育机制、小额风险投资资金机制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要“以人为本”,创新人才培养培训机制,建立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不断壮大新兴产业的人才队伍,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四)落实产业政策,加快推广示范应用和实行政府优先采购。落实国家、省扶持新兴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积极向上争取各类资源扶持,加大示范应用和运行。一是对各类投资主体研制开发新兴产业项目实行鼓励政策,加快项目的核准、备案。二是优先安排用地。积极为新兴产业项目争取发展空间,符合点供要求的新兴产业项目积极争取列入省级重点项目,争取使用省用地计划指标;对利用现有存量土地的新兴产业项目,优先安排供地。三是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新兴产业企业的项目申报国家、省各类专项,积极争取国家、省各类补助资金的支持。四是加大推广示范应用和实行政府优先采购。引导和鼓励光伏企业投标竞争国家光伏发电示范项目,积极拓展国际国内市场,对光伏发电、动力电池租赁、新能源汽车应用示范工程给予补贴;新兴产业自主创新产品和服务产品优先列入政府采购目录,并优先安排采购。

  (五)加大扶持力度,创新科技金融体系拓宽融资渠道。坚持政府引导和社会化、市场化发展导向原则,发挥财政资金在发展新兴产业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和杠杆效应,不断拓展融资渠道。一是整合现有各类财政专项资金扶持政策向重点新兴产业倾斜。现有市级各类扶持政策中70%扶持资金要用于扶持新兴产业,突出扶持新兴产业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二是从五大产业发展资金中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以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支持新兴产业发展。三是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新兴产业的股权投资。四是创新科技金融体系拓展引资融资渠道。围绕服务新兴产业发展,特别是“一核八园”建设,综合运用多种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创新,逐步形成以银行信贷为主体,以创业投资、境内外上市、企业债券等融资工具为支撑,以信用保险、融资担保、技术产权交易、并购重组等为手段,以金融政策和地方政策支持为动力的科技金融体系,为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六)实现双轮驱动,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新兴产业的发展应打破传统产业中企业“小而全”的发展模式,轻装上阵做自己最核心最擅长的部分。研发设计、知识产权服务、咨询培训、技术验证、产品检测、仓储物流、融资、担保等实现社会化分工协作、互利发展。加快推进新兴产业领域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融资和人才服务等平台建设,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与新兴产业的协调发展,使生产性服务业成为我市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助推器和催化剂。

  (七)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地区部门责任分工。发展新兴产业涉及面广,影响深,与我市已经实施的五大产业和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等扶持政策交叉面多,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全社会推进新兴产业发展的合力。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新兴产业推进工作的领导,建立促进新兴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由市政府领导牵头,市相关部门参加,对全市新兴产业发展进行统筹协调,研究制定发展目标,协调解决重大事宜,推进落实重大项目,组织实施工作考核。二是明确职责分工。围绕新兴产业专项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任务分工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提出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发展目标和任务,采取扎实有效的工作措施全面推进落实。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中小型风力发电产业发展报告
阅读下文 >> QXT 23-2004 旋转式测风传感器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eastwp.net/data/show.php?itemid=8095&page=3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查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