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宝:我曾给国家电网公司说过我的理由。为什么非要把许继电气和平高电气收购?你收了以后就算一碗水端平,别的企业也认为你没端平,会认为改革走回头路。后来是国网公司找国资委批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电力管理的多龙治水。
目前,我们的管理体制还存在问题。比如这类收购,国家能源局不批,而国资委批了。国资委批应不应找能源局商量?
我是赞成上特高压的
我认为这是一种技术进步,可以解决能源分布不均衡格局下对能源的需求。
《21世纪》:对于发展特高压电网,外界有很多争论。您怎么看待这些争论?
张国宝:我赞成发展特高压。我认为这是一种技术进步,它可以更好地满足中国能源分布不均衡格局下人们对能源的需求。
为什么要发展?2010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已达9.62亿千瓦,是1978年的16.84倍,装机容量从世界第21位跃居到世界第2位;全社会的用电量到了4.19万亿千瓦时,比1978年增长16.78倍;220千伏以上输电线路长度达到44.3万公里,增长了19.1倍,变电容量20.8亿千伏安,增长了81.6倍。电力工业无论从量上还是质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什么叫量变到质变?这么大的变化,你的技术不变,电的数量可以无限增加,能这样吗?电都增加这么多了,电力系统难道不要变吗?
随着电网规模的迅速扩大和电压等级的不断升高,电网稳定破坏事故却日益减少。上个世纪70年代电网稳定破坏事故年均9次,1981-1987年减少到年均6.7次,1987-1997年降到年均2次,1997年以来主网没有发生过稳定破坏事故,而同期北美、欧洲、日本和巴西都发生过大面积停电事故,中国的电网技术已经跻身国际先进水平。
据我了解,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当中有400多人提过发展特高压的提案。
外界对特高压输电线路,特别是有无必要把华北、华中和华东区域电网用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连成“三华”(即华北、华中、华东)同步电网持有异议,主要有两条意见:一是建设特高压同步电网,特别是“三华”同步电网,担心同步电网规模太大,系统发生严重故障引发跨网、存在造成大面积停电的安全隐患;二是既然特高压电网交流输电存在争议,能否跨区域输电只发展特高压直流输电,但这些议论多局限于感性看法上,在科学计算方面的论证不足。
对上述异议,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到电力科学研究院进行了科学论证。电力科学研究院构建了三种方案,一种是500千伏方案,即维持现有的500千伏电压网架,各大区域间以直流输电线路相连。第二种是“三华”特高压异步方案,即华北、华中以1000千伏交流相连,形成同步电网;华东电网与华中电网以直流相连,为异步区域电网。第三种是,“三华”特高压同步方案,即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将华北、华中和华东三个区域电网连结成“三华”同步电网。
通过计算机模拟计算,和前两种方案相比,第三种方案减少了直流馈入,交直流协调发展,承受严重事故能力强。这一计算机模拟计算还得了科技进步一等奖。没有人能找出这种计算机模拟计算并不科学。不赞同搞“三华”电网的没有拿出计算依据,只是凭自己的感觉认为不安全。
随着我国电力装机容量越来越大,而我国资源禀赋又必然要进行跨区输电,“三华”特高压电网不是优和劣的选择问题,而是电网发展的必然选择,否则不能满足电网的稳定要求。
关于发展特高压,在科技中长期规划、“十二五”规划、国务院颁布的发展重大装备的文件都有明确的表述。如果说专家的意见,搞电力系统的两院院士,如中科院的严陆光、清华大学的卢强、电科院的周孝信院士都赞成,没有电力系统的院士不赞成。
《21世纪》:除了安全性问题,人们也质疑特高压电网的经济性问题,认为远距离输电的成本可能比输煤的成本还高。
张国宝: 输电和输煤都是能源远距离输送的方式,要因地制宜、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不存在相互排斥的问题。电力部的老领导史大桢部长说,远输煤、近输电是电力部上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当时各大区电网都未相联,煤很廉价,运输也不像现在这么紧张,运价也很低,而输电线路当时只有220千伏,不适于长距离输电。但现在煤价、运价都有了很大提高,输电技术也有了很大进步,500千伏交直流甚至±800千伏直流、1000千伏交流已开始使用,远距离送电成为可能,经济性也在提高,所以远输煤、近输电的看法不是一成不变的。
东中部地区缺煤、缺电现象会长期存在,跨区域输电必须提上议程,目前华东地区每吨煤价格已经超过1000元,通过全过程的输煤输电经济性比较,西部地区煤炭就地发电,特高压输送到东中部消费端,电价可以低于当地的平均上网电价。
同时,发展特高压输电技术,跨区域调剂,可以在更大电网内消纳那些稳定性差的清洁能源,如水电、风电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21世纪》:如果建设特高压电网,在技术方面,我国能够自主吗?已经建成的项目效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