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达坂城风电场的一面墙上,一幅20多年前创作的油画至今仍会吸引参观者驻足凝视:在绵延起伏的天山脚下,是成百上千台风力发电机;画面的近景则是在广袤沉寂的大漠上坚韧跋涉的13头骆驼。它们既象征着达坂城风场当时安装的13台风机,也寓意金风科技创业者们早期创业的艰辛和不屈的意志。
1989年,时任达坂城风电场场长的武钢和他的团队,面对达坂城取之不尽的风力资源,萌发了他们最初的创业梦想:在达坂城安装成百上千台的风力发电机。
受益于国家鼓励和扶持新能源的发展政策,20多年后,由武钢和他的前辈们一起创建的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风科技”),已经发展壮大成为中国风电产业的领军者。截止2010年底,金风科技在全球安装的风力发电机组达8278台,装机容量累计9095.05兆瓦,这个数字远超他们最初的梦想。
然而,在中国风电高速发展的背后,产能过剩、并网困难、并网事故频发等各种问题逐渐显现。与此同时,国家紧缩的财政政策对于风电项目的投资建设造成的冲击也不容小觑。
一路飞奔的中国风电终于开始放慢脚步,有人称现在是中国风电业的冬天。
从中国风电业的刚刚起步,到艰难前行,到加速度快跑,直到今天的减速调整,金风科技在其中的表现一直都非常抢眼。作为中国风电业的代表,在每一次行业变速时,金风科技是如何思考和部署自己的战略、调整自己的战术的?在现在的行业冬天,金风科技又将如何变通和应对?未来的路金风科技将何去何从?这是许多业内人士关注的问题。
梦想
第一个梦想产生于我们的探索期。1989年,当我们几经挫折,终于在达坂城风场成功安装从丹麦Bonus公司引进的13台风机的时候,我们的梦想是有朝一日,能在达坂城安装成百上千台的风机。现在看来,这一梦想早已实现。截止2010年年底,金风累计装机容量达9095.05兆瓦,装机数量8278台。
第二个梦想是要用中国人的双手,制造出中国人自己的风机。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国内大部分风机都依靠进口,设备造价和工程造价都非常高。那时候,人们对风电用性本来就心存疑虑,如果成本再那么高的话,风电的发展就会更加困难。要在中国做大风电,一定要打破成本太高这一瓶颈。只有制造出中国人自己的风机,并形成规模生产,风电成本才有可能降下来。金风在1997-2006年的创业期阶段实现了这一梦想。
1997年,我们与德国Jacbos公司签订了失速型600kW风机生产许可和技术转让合同,我们的想法是通过对这些机组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开发,研制出中国人自己的新型风机。1998年,金风科技的前身——新疆科工贸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在前期技术积累的基础上,我们承担了国家科技部“九五”攻关项目——600kW风机的研制,并获得国家科技成果二等奖。同年,由金风制造的首台国产600kW风机在达坂城风场投入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