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的实验室主任
1994 年,当就职于新疆达坂城风电一场和二场的武钢、路峰等人来到北京,在中关村电子市场四处寻找风力发电机控制模块时,科海公司柜台中的一块电路板令他们的兴趣大增。通过与销售人员的交流,他们获得了两个信息:一是这块半张A4 纸大小的电路板能力超群,不但能够作为电动机或整流器控制模块使用,而且还具有控制风力发电机软并网等20 多种应用功能。二是该模块是一个叫汪至中的人提供的。
实际上,彼时的汪至中已是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的实验室主任。科海柜台里摆着的那个模块,是他组织几家单位通过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后再创新的。而金风科技的前身,新疆达坂城风电一场当时虽然还没有生产风电机组,但已有一个研发部门,在乌鲁木齐由几间小屋所组成的自控厂中,从电动机的软启动开始着手进行风力发电机软并网的研究。
正是由于这个模块,汪至中结识了武钢、路峰以及于午铭、王文启等一批中国风电的先驱,与风电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正是由此开始,早期的金风团队与北交大团队常常聚在一起,深入交流,一同进行了异步电动机、600 千瓦、750 千瓦和1.2 兆瓦风电机组并网控制系统的实验和开发。汪至中也将风电机组的并网技术作为了他的主要科研方向之一。
初入风电
汪至中清楚地记得,带着他第一次接触风电的是个美籍德国人,而从他第一次接触风电到如今刚好20 年。
1992 年,美国一家小公司的高级电气工程师兼老板弗兰克通过朋友与他取得了联系。曾在GE 做过工程师的弗兰克是个德国人。这位老外搞风电的热情似火,吃饭、上厕所乃至于睡觉,想的、看的、梦的都是风电机组。弗兰克在20 世纪90 年代初研发出了一块大规模模数混合型芯片,非常先进。汪至中说:“按照原理,原来要在一尺见方的印刷电路板上用几十片中小规模芯片才能完成的功能,被他集成到了一块40 引脚的芯片上。”弗兰克很有远见,十年后,这种将系统集成到一片芯片上去的做法才在我国被认识和推广,称为SOC(System OnChip)。该芯片用12 伏直流电源、抗干扰性能强、12 路驱动能力可达2 毫安的输出,可以说是当时电力电子的最高水平了。这是一块具有自动同步锁相环控制功能的大规模CMOS 集成电路芯片。由这片主芯片和外围电路组成的模块包括了软启、软停等功能,不管整流器也好,还是风力发电机也好,这个模块可以有二十多种用法,甚至还能控制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