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的风电设计工作,我一直都与具体的项目和机组打交道。”贾大江简单的一句话,就勾勒出他工作生涯的色彩与特征。在他看来,自己并非风电行业的风云人物,与很多人相比,那些与风电有关的日子也显得简单而平淡。
从1979 年到2000 年,贾大江在内蒙古接手了多个大大小小的风电项目,这些与国家每个阶段的“五年”规划有关的项目都是在中国水利水电研究院——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完成的。在这里,贾大江低调地搞了21年的风电机组设计工作,他也更喜欢将这个地方称为“牧科所”。
贾大江从事的是与各种具体型号风电机组设计相关的科研工作,“搞科研三部曲,刚开始是调研,看项目如何做,选择合适的目标,再是实施、设计、制造,最后是鉴定、验收,这些完成之后,就是第四步,宣传并且转让技术、报奖,争取获科技进步奖。”说起每个项目的具体步骤,贾大江就像描述一个产品在整条生产线上的过程,熟稔而又清晰。虽然自己所设计的机组大多是中小型的,但从现在来看,贾大江和当时像他那样为数不多的一批专家目睹了我国风电发展从起步到发展为风电大国的整个过程。并且,他就是这个过程中众多项目的参与者,这些项目有科技部的,有当时水电部的,也有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的。
从事风电是一个机缘
贾大江的父母是上个世纪的高级知识分子,从北京到内蒙古从事教育工作。书香气浓厚的家庭环境让他从小便有一个较好的学习氛围,并且也比同龄人多了一些机会。中学时期,他对数学、物理以及航空模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初中升高中时,数学成绩更是拿到了包头市并列第四名,扎实的数学底子为他以后接触空气动力学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此外,贾大江在这时遇到了他的空气动力学启蒙老师,这位由于政治原因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下放到呼和浩特第二中学的老师,以前从事的就是航空模型方面的工作。课堂之余,他也乐于给孩子们讲授一些空气动力方面的基本知识,带领有兴趣的学生们制作航模。那时的贾大江对空气动力学有了最初的感悟,并逐渐发展成一种喜好,这种感悟和喜好使他后来在研究所接触风力发电有了基础,显得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