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访人物 >企业专访 > 叶杭冶:不仅仅是坚持

叶杭冶:不仅仅是坚持

2012-07-30 来源:《风能》 浏览数:1350

浙江运达风力发电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1982 年,当叶杭冶从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进入浙江省机电设计研究院(原浙江省机械科学研究所)时,感到自己还是比较幸运的。虽然当时是为能够进入科研院所而欣喜,但后来的事实却证明这位高级工程师在幸运地成就了自我人生的同时,也参与了我国初期的风电发展历程,为我国风电事业发展,绘出了浓墨的一笔。
  如今最为圈里人津津乐道的,是叶杭冶关于风电机组控制系统的专业水准,但按他自己的话说,老本行应该是气体动力机械专业。跟电“贴边”的主要是动力方面,例如压缩机和汽轮机;而与风电的关系则在空气动力学、能量转换等层面上。因此“领导在了解我学的专业情况后,说我是搞气体动力机械,那就搞风力发电吧。”
  1982 年的浙江省机电设计研究院还没有专门研究风电的部门,只是在小水电室下设了一个风力发电课题组,该课题组的负责人曾参与过FD13-18KW 风电机组的研制工作。
  FD13-18KW 风电机组在我国现代大型风电机组当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在1972 年7月由华东电力设计院、浙江省机械研究所、浙江省水电设计院等单位联合设计,由浙江省绍兴粮油机械加工厂试制,初期安装在绍兴附近山区的雄鹅峰,断续运行300 小时,于1977 年迁装于嵊泗岛。
  “18 千瓦机组还是很不错的,运行的可靠性很高,前后至少运行了15 年。现在想来它之所以运行的很好是因为结构简单。这台机组还获得过全国科技大会奖。”
  在那个时期,我国还未对科研成果进行奖励,自然没有如今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只有一个全国科技大会奖。实际上,后来这个奖项便被视同为国家科技进步奖。“FD13-18KW 应该是浙江省机械科学研究所获得的第一个风电奖项。”叶杭冶回忆。因此,在叶杭冶来到浙江省机电设计研究院以前,该院对风力发电机组的研究工作便已经具备了先发优势。其后,便是对40千瓦风电机组的研发工作。
  虽然叶杭冶的专业偏向于空气动力学,但课题组长更希望他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变桨系统上,而当时的变桨系统由液压驱动,叶杭冶便被安排研制液压系统。
  “当时没想专业与工作的关系。课题组长告诉我,调速系统是风电机组的关键部件,掌握了这个就掌握了核心技术。我想想挺好的,年轻的时候也比较好学,也不管是不是自己的特长,就开始做这项工作。”
  除了因为变桨系统是核心技术外,叶杭冶没有利用专业优势去研究叶片,也与当时40千瓦风电机组并没有涉及叶片设计有关。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廖明夫:风电人才培养的践行者
阅读下文 >> 德班会议对中国碳交易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是一种激励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eastwp.net/experts/show.php?itemid=13422&page=1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访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