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杭冶与威能极公司交流2.5MW风电齿轮箱技术
针对那次事故,控制系统又做了重大修改调整。后来连续运行5000 多小时无故障。
200 千瓦风电机组直到1997 年才终于通过国家级科技成果鉴定。那次鉴定会规模颇大,由科技部成果司司长主持。
完成200 千瓦风电机组的研制工作后,科技部又为浙江省机电设计研究院立了250 千瓦项目。该项目的重点并非研发,而是产业化。
因为250 千瓦机组是利用200 千瓦机组的设计余量升级而来,而科技部主要支持科研成果转化。利用调拨的经费,浙江省机电设计研究院风电研究所为南澳风电场和大连獐子岛风电场生产、安装了10 多台250 千瓦风电机组。
250 千瓦机组与200 千瓦机组是相同的,主要设计者是叶杭冶、陈继河(现任运达风电副总经理)、陈德源。在吴运东升任主持风电研究的机电设计院副院长后,有关风电方面的具体工作便交给了叶杭冶,1999 年叶杭冶担任了风电研究所所长,兼任书记。
250 千瓦风电机组的研制成功,锻炼了不少人,为后来的运达风电的发展积累了人才基础。“因为那台机组的控制系统全部是我们编程,自己调试成功的。”叶杭冶说。
2002 年,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安排了750 千瓦失速型风电机组研制,叶杭冶作为项目负责人接受了此项任务。该项目主要以引进国外技术为主,重点在于适应性改造和产业化完成。
谈到该型机组的引进过程,叶杭冶说:“浙江机电院吴运东和新疆金风武钢那时联系很多,经常去德国考察,与雅克布斯(Jacobs)公司的董事长雅克布斯本人很熟,由于当时雅克布斯已经把自己公司的兆瓦级风电机组卖给了REpower,还有一个750 千瓦机组的技术可以出售,给了一个很便宜的价格,30 万欧元。
因为金风与我们都没有足够的钱,所以两家公司一家一半。这样做还是很好的,避免了重复引进,但现在这种情况没有了。”
实际上,运达风电的成立也与750 千瓦项目有关。自“十五”攻关开始,科技部采用了招标方式安排科研项目,对750 千瓦风电机组研制项目的招标条件,比较倾向于高新技术企业,目的是使该项目能够顺利产业化。因此,为了获得此项目,相关科研机构脱胎为独立法人单位的运达风电公司。
在运达风电成立后,叶杭冶任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先后主持开发了1.5 兆瓦和2.5 兆瓦变速恒频风电机组并实现了批量生产。他在主抓运达风电科研工作的同时,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一批高水平论文和著作,并以在职 人员同等学历取得了博士学位。
2002 年,叶杭冶在机械工业出版社高水平著作出版基金资助下出版了《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技术》一书,在行业内影响颇大,由于开始发行量有限,出现了多种手抄、翻印版本,同时不断有人打电话给出版社求购。机械工业出版社与叶杭冶联系,建议修改出版第2 版,2006 年,叶杭冶对第1 版进行了大量补充和修订,出版了第2 版,在当年的北京科技图书博览会上,该书的销量排名第二。自2006 年到2011 年的6 年间,该书重印6 次,被国内高水平论文引用1100 余次。其后,叶杭冶又在2010 年4 月出版了《风力发电系统的设计运行维护》,该书刚刚出版4 个月便被重印,到2011 年再次重印。2009 年,叶杭冶应邀为华北电力大学编写了风电专业教材《风力发电机组的检测与控制》,该书经过两年试用、修改,于2011 年正式出版,成为系列教材中的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