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
2011 年11 月28 日~ 12 月11 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 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7 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召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之一,参加了此次气候大会。为向读者传递这方面的资讯,感受班德会议的氛围和成果,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李俊峰,他的解答会给读者带来启迪。
《风能》:您认为这次德班大会主要取得了哪些成果?您如何看待这些成果?
李俊峰:总体来说,大会无疑是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主要归结于三点:第一,大会就《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问题作出了安排,虽然这种安排还只是定性不定量,但《京都议定书》生死存亡的问题有了答案。第二,大会启动了绿色气候基金,从2013 年到2020 年,发达国家每年要提供1000 亿美元用于帮助发展中国家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发展中国家也可以通过捐款等形式提供资金,虽然现在这还只是个框架,没有说多少钱和如何花费,但银行账户已经开了。
至于如何花,需要讨论制定进一步的规则。第三,深入讨论了2020年以后进一步加强公约实施的安排,并决定成立“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讨论《京都议定书》之后的一些问题。
《风能》:很多人认为这次德班气候大会多少让人有些失望,您如何看待这次大会各方的表现?您如何解读这些表现?
李俊峰:我觉得,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这次德班气候大会上的表现都可以概括为三个词:务实、诚意和妥协。
务实是相比以往不切实际和过高的预期目标而言。2007 年巴厘岛和2009 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各方自信满满,预期很高,对谈判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而这次大会,大家不仅把自己的期望值降到了一个合理的位置,更是多了沟通和倾听,少了哭喊与作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