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锐风电内部,韩为之设定的战略方向是海外市场及海上风电。“我们自己都知道,海外市场很难短期打下来,海上风电的瓶颈在技术,而华锐风电风机的优势仅在于价格。”一位知情者失望地说。
华锐风电很快迎来不期而至的拐点。2011年春,发生在甘肃酒泉和河北张家口的三起风机脱网事故,对当地电网造成严重威胁。中央政府由此收紧风电场的审批权,风电项目的核准门槛亦大大提高,新项目的审批速度也大大放缓。同时,国家对风机低电压穿越改造的强制要求,也使得风机制造商不得不额外增加成本。
糟糕的供应商关系亦令华锐风电雪上加霜。2011年3月,华锐风电拒收超导依照订单合同准备的部分风机电气部件。随后,超导向北京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要求华锐风电支付未付货款及违约损失。9月,双方矛盾升级,超导最终就知识产权及软件源代码一事对华锐风电提起诉讼。
一位华锐风电供应商高管告诉《环球企业家》,这一事件背后更深层的原因在于韩俊良最重视的是政府与客户关系,而忽视对上游供应链的控制。在其看来,韩毫无供应链的概念,错误认为华锐风电与所有供应商仅是买卖关系,只要拿钱就能买到东西,而且简单认为只要华锐风电发展了,在供应链上就有更大的发言权。然而事实却是随着市场分散,供应商对华锐风电的依赖性正逐渐降低。另一位华锐风电客户的高管则称,风机制造企业当下所需的是精细化,而非粗放型的,但遗憾的是华锐风电却没有这样的意识。“市场发生了变化,客户心理发生了变化,华锐风电却没有变化”。
这样的错误现在看来是致命的。2010年,由于韩对市场形势的错误预估导致高库存、高应付账款,以致于2012年几乎成为华锐风电的“生死之年”。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华锐风电的存货高达87.53亿元,应付账款高达100亿—这一数字竟几乎与2011年全年营收持平。
绝境之下,带领华锐风电经历一荣一枯的48岁的韩俊良还有机会翻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