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昭湖:早在2011年初,辉腾锡勒公司就以华电集团公司的创建可持续价值思维理念为引领,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冲出限电“瓶颈”,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难题,结合内蒙古电网现状,针对这一难题进行仔细地研究分析,提出了采用风电“低谷电量”为内蒙古偏远城镇供热的新课题。
因为内蒙古地处我国北部寒冷地区,采暖期长,除少数大中城市具有热电联产机组外,绝大多数偏远城镇还沿用燃煤锅炉供热,不仅消耗大量的煤炭资源,还产生许多污染环境的废弃物。
用建设在偏远地区风电场的“低谷电量”,替代煤炭为偏远城镇供热,不但可以节约煤炭消耗,减少城镇污染,还可以增加地区用电负荷,提高风电本地消纳能力,正好也为风电“弃风”严重的时段增加了发电量,降低电网对风电调峰和消纳的难度,可以形成双赢的局面。
所以我们当时就想把供暖作为解决弃风问题,甚至是突破“十二五”期间发展瓶颈的一条新出路。
记者:当时有没有什么顾虑?毕竟全国其他地区没有试点的先例,国家政策上也没有进一步明确。
侯昭湖:说实话,当时风电供暖在全国没有先例,我们的确是有些顾虑,这需要有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力量,毕竟问题就摆在那里,每年损失的是数以亿计的大量绿色能源。从有利于国家清洁发展的角度出发也好,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角度出发也好,这一步我们都必须走下去。
当时,我们还是首先积极争取集团公司、上级单位的认可;其次是积极与地方政府进行沟通,说明供热的发展优势,争取政府的支持;最后是认真进行课题的深入研究和可研的编制,确保项目能够顺利推进,科学实施。
需明确电价政策及出台配套措施
记者:现在大家都知道风电供暖这个词,但不知道到底是怎样一个运转流程,请您介绍下。另外,在试点过程中又遇到了什么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
侯昭湖:2011年7月,我们公司着手在内蒙古西部地区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科布尔镇进行风电供暖试点建设,供热面积为12万平方米。建成后利用风电场在夜间电网低谷期的“弃风”电量,为8台电热锅炉供电。电热锅炉产生的热量,一部分直接用于夜间电网低谷时段时居民供热;另一部分储存在约2000立方米的蓄热装置内,用于白天电网非低谷时段时居民供热。
应该说,风电供暖技术上是非常简单,没有太大的难度。真正的困难在于,当时政府风电供暖电量的匹配政策,相关的电价政策以及电网公司层面的执行文件等还没有完全出台,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也没有完全建立。简单一点说,就是供完了热,如何结算,保证我们的收益存在一些问题。到现在,经过我们做的大量相关方面的跟进工作,今年有望取得实质性突破和较好的收益。
经济环保效益明显
记者:大家都关心这个政策实施后,成效有多大,请您以贵公司为例介绍一下。
侯昭湖:我们的试点工程投运后,供暖面积达到11.5万平方米,满足了1000多户居民的供暖需求,每年可增加发电量3279万千瓦时,加上CDM的补贴,资本金内部收益率在8.04%。此外,每年还可为察右中旗节约标煤约5380吨,同时减少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烟尘、灰渣等废弃物的排放,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此外,还可以减轻因煤炭价格逐年上涨为地方政府带来的供暖补贴压力。
目前试点进入成熟运营期
记者:现在国家出台了明确的政策,作为先行者,您的感受是什么?对这项政策您是如何看待的?下一步贵公司有何打算?
侯昭湖:国家能源局这次下发了《关于做好风电清洁供暖工作的通知》,我们全公司上下真的是非常高兴,这些年的辛苦探索值了,付出的努力也算是有了响应,算是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我认为,国家出台这项政策,实际上不仅是为风电消纳找到了一个新方法,也为冲破风电发展瓶颈开辟了一条新路子。在国家政策支持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一定有相应的办法出台,这将为风电供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可以说,这是给风电的发展又吹来了“春风”。
下一步,我们公司将紧紧围绕“高扬华电旗帜,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以“双提升、创一流”为工作总抓手,在风电供暖发展项目上加大力度,同时,推进内蒙古自治区风电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尽管在风电供暖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已经进入成熟运营期,但是我们还有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下一步我们具体的改进措施是:根据电网接纳风电的能力和电网公司出台的《内蒙古风电运行管理办法》,制定风电精益化管理办法。目前我们公司已经出台了《风电精益化管理手册》,并且面向全国发行,也是希望将我们的好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二是积极探索促进乌兰察布市大规模风电直接用于高耗能产业发展的课题,有效解决制约公司并网困难的瓶颈,推动风电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