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能》:您觉得国内齿轮箱发展目前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阶段?与国外相比存在哪些差距?
宣安光:我国风电齿轮箱产业经历了初期探索、经验累积、持续改进等阶段,目前发展基本平稳。
近几年,行业的整顿与质量管理的加强,以及大量高端设备的引进,为产品提升创造了条件,我国齿轮箱制造水平已与国际差距不大。
除了在产品设计上要对各种传动型式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主机传动系统动态模拟分析,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外,齿轮箱产业在制造工艺方面应加强材料、热处理及加工工艺的研究。
齿轮的承载能力是由外部载荷条件和内部制造条件如材料质量和工艺过程决定的,因此,必须对齿轮的设计计算和制造工艺提出严格的要求,并采取切实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来达到预订目标,从原材料、毛坯、检验、加工、装配、试验等一系列程序入手,环环相扣,不放过任何细节。这是国内齿轮箱努力的方向,也是与国外的差距所在。
《风能》:您觉得我国风电齿轮箱应加强哪些技术,以促进产业更加健康、持续的发展?
宣安光:高可靠性和长寿命是齿轮箱技术中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另外,还须加强大型风电齿轮箱及其配套轴承设计和制造技术的系统研究,以及基础数据库的建立。
首先,应针对风电增速箱的特点,进行可靠性分析,包括选取可靠性好的结构,并对重要零部件和整机进行可靠性分析试验。此外,计算机软件也是设计制造的重要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针对我国风电产业的特点,综合考虑自身因素,编制适合自己企业的专用计算机软件,是进一步指导生产实践,促进风电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要实现齿轮箱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自主创新是关键。目前我国风电产业还未形成统一的自主创新平台。促进风电产业链的整合和协调发展是整个产业链共同努力的目标。风电齿轮箱产业在整合时要与整机厂、科研机构、风电场等利益链紧密配合,强化科技支撑体系,促进自主创新,完善技术标准;加强人才培养和后续服务;加快统一、协调的设计试验平台建设,做到同步建设、科学发展,为我国风电产业的健康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风能》:前不久,美国对我国风电塔筒实施“双反”政策,您认为我国风电零部件企业走出国门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宣安光:风电产业前几年的飞速发展为我们走出国门奠定了基础,前景较好。走出国门的关键是产品质量。经过这些年的积淀,风电企业建立了强化管理体系,正在逐步摒弃传统的老旧管理观念,产品质量水平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我国风电零部件产业在走出国门时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我国风电零部件产业精益生产管理体系还比较脆弱,生产技术的掌握和员工精益生产理念的培育还要较长时间。其次,我们还须了解出口国市场的国情,要熟知国际通行的贸易法则,摸清对方市场的状况,特别是竞争对手的情况。另外,行业协会可以尝试设立专门的机构,及时介入,帮助企业顺利进入国际市场。
《风能》:您如何看待未来风电齿轮箱的技术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