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我说你也知道,半年后,这个拼命三郎通过到处找人调研请教还真做成了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的冬天有些阴冷,这年12月19日对尉文渊来说是个大日子,这一天他要敲响上交所开市第一锣。可当天早晨,尉文渊起床后发现一只脚肿得很厉害,根本没有办法穿鞋。情急之下他跟邻居借了一只大号鞋,他穿上一大一小两只鞋被人背到现场,一瘸一拐地到了浦江饭店。
11时眼看要到了,正式交易马上开始。来宾一个个到场,尉文渊迎接来宾的同时,边一瘸一拐随工作人员布置现场,半年殚精竭虑,这是他一直期待的时刻,然而此时,耳边的喧嚣似乎离他有点遥远——太多事情要做,太多细节要考虑,他来不及体味。
时间到了11时,颇感新鲜的来宾还在谈论、参观,有的来宾甚至还未能挤进现场,而此时电子屏上已经开始交易。仓促之间,尉文渊敲响了上交所的第一声开市锣声。事后尉文渊回忆说:“敲锣的时候,我都不知道交易能不能正常进行。”心里根本就没有兴奋,他当时无心多想,虽然他敲响的是上交所的第一声开市锣声,也敲开了新中国证券交易的大门。
以后的故事便为人熟知:早期股民津津乐道尉文渊点石成金的神话:据传曾经有几次股市连续下跌,尉文渊走到交易大厅底气十足地说“这个市场不会跌了,要涨了”。神奇的是市场果然开始不跌反涨。
更神奇的传说则是:上交所成立不久,因为信息技术还不发达,很多大户都委托红马甲帮他们操作。而红马甲们交易时有一个习惯,那就是看尉文渊的心情。如果看尉文渊心情好,就买进,如果他面色沉重就抓紧卖出。有个未经证实的传闻是,有一天尉文渊低沉着脸通知大家收盘后开会。红马甲们据此马上纷纷抛出,因此那天大盘跌了不少。开会时他们才知道,尉文渊要说的是:以后中午在交易所吃盒饭的人,要把饭盒和剩下的饭菜扔掉,如果不扔掉,就可能把老鼠引到交易所里,咬断电脑电缆,破坏上交所的正常交易秩序。
应该说,尉文渊在上交所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他进行了多项改革,如市场扩容。上交所开办的第三年,其上市公司数量从原来的“老八股”扩大到50多家,交易席位也从50个扩大到6000个。对后世影响更为重大的改革是推出国债期货。这一新的投资工具沟通了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大大活跃了金融市场,可让人始料未及的是,5年后,国债期货的一宗交易——“3·27国债期货事件”终结了尉文渊的上交所第一任总经理生涯,这个被英国《金融时报》称为“中国大陆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把尉文渊从神坛上拉下。
实业悲歌
从上交所离去之后,尉文渊逐渐淡出人们视线。后来他做过很多行业,包括贸易、广告、甚至还开办过证券网站。不管他做哪样,都做得有声有色,收入可观。那段时间,他也在关注投资,这个被命运所误的人很快就要发一笔大财。
8年前,中国的风电产业产量尚不及现在1/10,连嗅觉最为灵敏的资本市场也少有人关注风电。就是在这一年,尉文渊和他的好友阚治东结识了美国风能专家鲍亦和,鲍的启蒙演说成功让这两位资本大佬把目光锁定风电领域。
其实,他最开始关注的并非风电设备,而是风场。尉文渊的深圳市东方现代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曾经考察风电场长达半年之久,他甚至在江苏东台签下一个滩涂用于建测风台。而这时,国家突然出台一个政策:20万千瓦以上的项目被国家设为特许招投标项目,这意味着能进入20万门槛的只有中国电力等大国企。他们的前期投入面临打水漂的结果。
这时候,投资风电设备成了应急之需。一次偶然的机会,有个专家给他们介绍了大连重工(002204,股吧),尉阚二人第二天即飞赴大连。等米下锅的韩俊良和尉文渊一拍即合。于是便有了后来的华锐风电。
如果说“3·27国债期货事件”难以预料,是时运不济的话,那么尉文渊入职华锐则充满悲壮意味,正如他办公室所挂条幅:“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