辗转求学路上,每一次选择张明明都会调整科研方向,有时更是来一次大跨界。可是,他不畏惧从零开始,科研之路越走越宽。作为“百人计划”引进人才,现在张明明将全部精力放在风电技术研发上。
“就目前情况而言,风电在我国能源结构转型过程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面对《中国科学报》记者的问题,温文尔雅的张明明给出了这样的答案。风力发电基础研究、开发及其产业应用,现在乃至未来5~10年,都是这位“百人计划”引进人才关注的重心。
在这之后,张明明更是打开了风电的“话匣子”,无论是国内外产业现状,还是我国风电技术研发环节的薄弱情况,他都了如指掌。
其实,张明明最早为自己装备的是精密制造专业的知识,与流体力学、风电技术研究很难搭上边界。
从事科研十几年,他一路辗转求学,似乎每一次选择都是无奈之举,张明明数次调整科研方向。他不畏惧从零开始,科研之路也越走越宽。
“路”不会断
“到现在为止,我已回国4年4个月。”回国后,张明明到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工程热物理所)工作,成为该所一名研究员。
大致数来,进入工程热物理所从事风力发电基础研究、开发及其产业应用领域的研究,可能算是他人生中的第三次重大转折。
开展科研工作,需要科研人员在同一领域长期积累,年复一年辛勤耕耘,为未来的收获打下基础。在很多人眼中,这是一条“金科玉律”。
那么张明明为何“转折”?难道他不担心自己的科研路受影响而难以为继?
“人生没有绝路。只要努力就能打开一片新的天地。”张明明早已思索过这些问题。
2008年,尚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任高级研究员的张明明感到事业发展即将遭遇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