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里米·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描述了一种新的能源模式:第三次工业革命将会把每一栋楼房转变成微型发电厂,家庭居民可以在自己的房顶上安装太阳能电池板,这些电池板能生产出足够的电力,满足房子所需的电能。如果有剩余,则可以出售给发电厂。
“如今,建立家庭光伏发电不再是止于概念的美好设想。它一定会是中国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起点。”80后的“国千专家”王一鸣,这位新能源行业里的弄潮儿,头脑中早已有了一幅新能源理想国的灿烂图景。
(一)
黑色毛衣、格子围巾、年轻的脸庞上始终挂着羞涩的笑容,站在记者眼前的王一鸣,看上去更像个刚出校门不久的大学生,而不是掌握世界顶尖技术、产值超过亿元公司的老板。
和他交谈时,他的语速很快,思维敏捷,创业的激情仿佛从未止息。
他与现代生活方式既隔膜又亲近。他几乎不用QQ,没注册过微博,更不用微信。坚持每天7时起床,晚12时前入睡,每周四天练习羽毛球。用他的话说,“很少参加饭局,但凡有空,尽量多陪陪家人,每月零花钱不足千元。”
“提起光伏、风电,人们想到的是源源不断的绿色能源。其实,太阳能和风力发电完全是‘靠天吃饭’。”王一鸣说,由于我国的风能和光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而当地对电力的需求又较低,于是,在传统的集中式风力和光伏并网发电模式下,大量的电力需求长途跋涉输送到经济发达地区,给电网带来了极大的负荷,也因长距离传输造成较大的电能损耗。因此,集中式并网发电方式发出的电力出现了大量的“弃电”现象。
海外求学多年,王一鸣的研发方向正是要解决这一难题。
“‘C’是代表中国,‘UK’代表英国。CUK公司就是这样诞生的。”23岁那年,一直心怀创业梦想的王一鸣从奖学金里拿出少量资金和两个同学在英国自己的大学宿舍里创办了CUK公司,主要从事新能源领域的技术研发和产品的前期开发工作。
这是一个热情洋溢又充满机遇的年代,一直自诩自己是“草根”的王一鸣,早就见惯了故乡象山一望无垠的大海和惊涛骇浪的场面。也正是凭着这股子执着劲,王一鸣开始在新能源领域大展拳脚。
(二)
2005年9月,公司的产品即将产业化的时候,王一鸣毅然决定放弃在英国优越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带着亲自研制的新能源项目回到象山创立宁波锦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