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您看来,中国能源结构是什么样子的?
KlausMüschen:在我的认知中,中国在过去的10年里遵循了两条平行的发展道路:“传统模式”———投资发展大型常规化石燃料电厂和核电站;此外,中国还开始发展先进的、可持续的道路———大规模投资发展可再生能源。从这点看,中国确实发起了一场能源革命,并且在非常短的时间里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很多技术领域的“领军人”。
但是从目前来看,由于环境问题和资源稀缺问题,这两条平行的发展道路不可能再齐头并进了,中国应该将发展可再生能源道路放在首位。因此,当去年中国第一次可再生能源投资多于常规发电行业时,这是一件多么令人鼓舞和开心的事情。在上海举办的第13届世界风能大会上,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国目前正重点关注可再生能源一体化建设,其中包括一些革新的概念,如:分散式和智能电网。通过能源革命,中国可以成为世界其他国家的榜样。
记者:在您看来,什么是“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与其他国家相比,有什么不同吗?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重点应该是什么?
KlausMüschen:很多国家在能源供给方面都面临着相似的困难:怎样才能让充裕的能源资源走出一条没有污染、可持续、低成本的道路?19世纪和20世纪全球的主要能源资源是煤炭、石油和铀矿。这些资源不仅都潜藏着大量资源缺乏问题和污染问题,而且其价格也在不断增长。然而,很多工业化的国家仍然在推行这种非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并且也还是将它视为能源供给结构的基础。
过去的经历告诉我们,这是非常不好的习惯。并且从我们所知道的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这种坏习惯很难被剔除。然而,这些坏习惯所带来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如刚提到的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问题。此外,能源资源的有限性也很大程度上负面地影响到那些对能源需求猛增的国家,如:中国和印度。
因此,只有当这些国家的能源结构完全基于可再生能源时,它们的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达到一个很高的程度。
记者:您认为怎样来推行中国能源革命?您能预测出一个时间表或者蓝图吗?
KlausMüschen:中国下一个要面临的困难已经不再是怎样去扩展可再生能源产业了。中国已经向全世界证明在很短的时间里,中国的风电累计装机已突破9000万千瓦,而光伏装机容量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而另一个困难,在之前已经提到过的,就是如何整合所有的可再生能源技术。
理论上,电力部门很难独自完成这项任务。电力、交通运输以及供热和供冷系统必须要联合起来,智能电网可以提供方案来更好地管理各方需求,从而更好地提高能效,降低产能过剩现象。目前,在这一方面做的最好的发达国家是丹麦:丹麦无论是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还是在分散式热电联产生产方面,在能源利用结构中都占很高的比例。我们从丹麦可以学习到很多知识,它已经是一个能效很高的国家,并且主要使用的是国内可再生能源资源。
在这个逐渐切换到可再生能源的时期,想要预测出一个时间表并非易事。但我可以建议一个最基本的决定:从现在开始,新的投资只需要放在可再生能源上。
假定我们的能源的基础设施的平均寿命是20~30年,那我们就能够估算到这种项目能持续多久。
“在接下来的10年,能源变革将会在更多国家中发生”
记者:全球能源行业正在发生哪些让您印象深刻的技术变革和观念变革?
KlausMüschen: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么多年过去后,明智的人们终于意识到基于化石燃料的能源供给是不可能可持续的。例如鲁道夫•狄赛尔(德国工程师,柴油机的发明者),在19世纪末就信服,他的发动机应该用植物油来取代化石燃料。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种含有大量化石燃料储存的错觉一直都支配着人们的思想,因此燃料的价格也保持较低的水平。这种假象一直到近二三十年才逐渐消失,其中一方面也是因为人们对环境问题 (如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的警觉意识逐渐提高。同时,化石燃料的资源有限性也越来越明显,这其中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些大国(如中国、印度)对能源需求量的猛增。一些国家因为对石油缺乏性感到越来越担心,以至于他们发起价格战争来保证获得足够的石油资源(如美国)。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开始发展可再生能源。而今天,大多数的国家都会对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支持政策。因此,虽然从全球能源使用水平来看,有两条平行的发展道路:一些国家仍然还主要依靠化石燃料,仍然还非常喜欢使用常规途径;另外还有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向着可再生能源的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