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访人物 >名家访谈 > 刘强、吴国才:区域融合让亚洲能源更安全

刘强、吴国才:区域融合让亚洲能源更安全

2014-06-25 来源:中国能源报 浏览数:1118

——专访全球能源安全智库论坛2014秘书长刘强、新加坡能源市场管理局国际关系署署长吴国才
  6月16日至17日,第三届全球能源安全智库论坛在京举行。论坛宗旨为推动全球智库在能源安全方面的研究与学术交流,传播可持续发展理念,搭建沟通平台,促进各国能源合作与政策协调,提高全球能源安全。围绕这一主题,在论坛期间,《中国能源报》记者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能源研究室副主任、全球能源安全智库论坛2014秘书长刘强与新加坡能源市场管理局国际关系署署长吴国才。
  未来区域性融合是大趋势
  中国能源报:此次在北京举行的全球能源安全智库论坛,以及将于10月在新加坡召开的第七届新加坡国际能源周,都重点关注“共话能源安全、构筑能源桥梁”这一主题,区域融合似乎已成为世界能源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刘强:全球能源安全智库论坛现已办成类似俱乐部的形式,我们希望这个论坛今后能为中国和世界能源安全做出更多贡献。我们可以深入讨论各种问题,不代表政府观点,然后各自与本国管理部门沟通、讨论,并予以落实。经过3年,全球能源安全智库论坛影响力越来越大,越来越能发挥实质性作用,而不仅限于撰写报告。
  未来区域性的融合是一个大趋势,亚洲也应该朝这个方向发展。去年论坛的主报告有一个建议,即四个区域性能源共同市场的建设——东南亚共同市场、东北亚共同市场、中亚共同市场以及北太平洋共同市场。
  吴国才:我刚在老挝参加了东盟的能源部长高官会,会上讨论了东南亚国家如何在电力和天然气管道方面建立更多联系。在全球能源安全智库论坛上,大家讨论了亚洲国家如何共同合作,携手应对能源挑战,能让我产生共鸣的就是合作精神,这也是今年新加坡国际能源周的主题——构筑能源桥梁。当前,无论是页岩气、页岩油,还是可再生能源、核能,都面临一些挑战,各国要共同努力,不仅分享资源,也要在国家之间建立桥梁,要有大局观念。
  中国能源报:同欧洲等区域市场相比,亚洲建立区域市场化,似乎在历史和利益诉求上存在不少障碍,我们能做到吗?
  刘强:欧洲也不是一开始就融合的,同样是经历了几轮战争后才得以向一体化演变,主要也是由能源安全引发的。亚洲也一样,目前亚洲存在的争端,包括中国南海的一些摩擦,核心还是能源安全,但并不尖锐,不会形成真正冲突。一旦大家的共同利益建立起来,没有不可化解的矛盾。
  定价权一定产生于活跃的市场
  中国能源报:当前全球能源消费重心东移,亚太地区的需求日益攀升,与此同时,能源消费的亚洲溢价问题也日渐突出,亚太各国如何应对?
  刘强:亚洲溢价形成的原因源于亚洲自身。定价权一定产生于一个非常活跃的市场。亚洲地区虽然在新加坡有一个交易所,有迪拜价格,但是交易不充分、参与不充分,购买行为不够频繁、信息互动也不充分。以中国为例,参与油气国际贸易的主要还是三家国有石油公司,但持续的购买行为却像一家,而且经常出现一次性大单购买,不能充分结合市场情况考量和变通,肯定要出现高价格。
  如果有这样一个市场——无论香港、深圳,还是新加坡,大家可以共同参与,有很多买家,很多卖家,形成充分的信息互动,这时候定价权自然就会产生了。
  能源交易中心应由市场驱动
  中国能源报:现在新加坡已是全球三大石油交易中心之一,也是亚洲最重要的石油交易中心,新加坡的成功经验是什么?
  吴国才:新加坡成为石油交易中心是受业界驱动的,而不是告诉大家“我们要建立一个中心,你们都到这里来买卖、要遵守我的规则”。新加坡虽然不产油、不产气,但有很多有利因素保证能源贸易要素自由进出新加坡。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概括,就是“中立”。无论买或卖,新加坡政府都会尽可能提供便利,尽量让市场去发挥作用。所以很多能源公司都选择将他们的办事处搬到新加坡,例如最近壳牌将其办事处从伦敦移到了新加坡,英国天然气集团(BG)也把关键人员搬到了新加坡,他们认为新加坡会给他们带来更多机会。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沈阳风电:一个家族企业的创新力量
阅读下文 >> 马新:风电消纳一定是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前行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eastwp.net/experts/show.php?itemid=21069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访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