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说,风电技术是一门跨学科的复杂技术。目前,风电机组在适应不同环境譬如抗冰冻、抗台风、抗低温、防雷等多个方面都面临着不断改进与完善的任务。
此外,风电机组设备成本目前依然在陆上及海上风电成本构成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未来如何通过技术进步等手段,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合理降低设备成本仍是一个重要课题。
最后,绕不开的并网与消纳问题。在我国,2012年的弃风电量达到200亿千瓦时,2013年也有100多亿千瓦时的风电被限制并网。弃风限电严重影响了我国风电企业的收益率,加重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并使风电在促进能源结构调整、改善气候环境等方面的作用大打折扣。
“关键问题是可再生能源的战略定位问题”
记者:能源市场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风电行业市场化程度较为滞后,请您分析其中原因。
秦海岩:我认为,目前我国风电并网难题更多是体制上的制约和利益上的冲突,而非风电或电网技术瓶颈所致。国外很多研究也表明,电网能够接纳大比例的风电,制度和市场机制才是关键。我国面临的风电并网难题,也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市场化的电力体制,通过利益调整,鼓励和引导电力系统所有参与者积极、充分地挖掘潜力,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记者:风电有可能成为未来稳定的“传统能源”吗?
秦海岩:稳定是相对的,电力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实时动态平衡的系统,无论是发电侧还是需求侧都是一个波动性的系统,电网公司的责任就是应对这两者的不平衡,电网也完全有能力应对这种波动性。风电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电力波动性的影响被人为地夸大了,这实际上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以现在风电的占比,电网应对起来绰绰有余。未来,当可再生能源占比达到30%,甚至达到如德国提出的到2050年能源需求的80%来自可再生能源的时候,也不是不能实现的。其实,我们有很多好的方式应对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比如智能电网、需求侧管理,以及未来的电动汽车作为一种高效且分散的储能设施。未来储能技术的进步也可发挥作用,但就目前看尽管储能对新能源的发展很重要,却不是必要条件。风电正在从补充能源向替代能源和主流能源转变,这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轨迹。